搜尋-新聞報導

「花蓮慈院安心GO」APP 病人手機購物直送護理站

為讓住院病人與陪病家屬日常用品、餐點採購更安全、安心、便利,花蓮慈濟醫院開發「花慈安心GO」APP,提供院內全家便利商店、維康醫療用品、臺灣咖啡等外包商與護理部、病人家屬三方溝通購物平台,成為全國首創讓民眾住院也能享有手機下單外送到病房護理站的便利服務。

 

花蓮慈院副院長兼人工智慧醫療創新發展中心主任吳彬安表示,病人住院最重要的就是安心就醫,因此解決飲食、日常用品、醫療器材採購需求,而防疫期間為避免病人、家屬外出,因此花蓮慈院以外送平台概念,架設「花慈安心GO」外送服務平台,提供他們院內全家、維康、與臺咖跨棟、跨樓層外送服務。

圖說: 「花慈安心GO」APP首頁,即可選擇購買日用品或食品。

吳彬安副院長指出,平台初期僅提供紙本作業,但為方便廠商統計銷售數量,因此人工智慧醫療創新發展中心在極短時間內就開發出服務平台,逐步優化後,目前已獲病人、家屬、護理人員與商家好評。

 

圖說:「花慈安心GO」APP部分開發團隊成員,包括花蓮慈院副院長吳彬安(右二)、心蓮病房護理長江青純(右一)、人工智慧醫療創新發展中心副主任陳靈均(左一)、工程師陳凱煜(左二)。

吳彬安副院長提到,提供病人日常消費免外出,有助於病人、家屬、醫護同仁的整體環境安全,也有助於醫院防疫政策。

 

圖說:「花慈安心GO」APP,掃描QR CODE即可上花蓮慈院購物平台。

花蓮慈院人工智慧醫療創新發展中心副主任陳靈均表示,「花慈安心GO」購物平台分前台與後台,後台以電子商務運作為架構,提供商家自行上架商品與庫存管理功能,貨品賣完會自動停止銷售,此外,也提供護理站貨物盤點與金額結算功能。

 

花蓮慈院護理部主任鍾惠君指出,院內防疫政策,希望病人與家屬減少移動,而追究其移動原因,主要是生活用品或餐點採購需求,為了滿足病人需求,院方規劃「花慈安心GO」APP,病人及家屬在平台下單,外包商將貨品送到病房護理站,再轉送各病室。

 

合心八樓病房副護理長孔繁郡表示,許多病人家屬外出,主要是想解決日常用品或餐飲的採購需求,因此才有「花慈安心GO」APP的構想,只要掃瞄QR Code就能進入採購平台,減少外出需求,達到防疫管控。孔繁郡副護理長說,一開始也是透過病人家屬回饋,才知道他們需要那些東西,慢慢的調整成符合病人需求的品項,APP上線後,能讓病人與家屬減少外出,避免交叉感染風險。

 

病人家屬林小姐表示,只要輸入訂購人姓名、護理站名稱、病床號碼、與連絡電話,就能開始下訂,目前品項包括日用品與食品,其中日用品部分包括成人尿布、盥洗用具、衛生用品、與保健衛生產品,對病人與家屬都很便利,而且沒列出來的品項,也能跟護理站反應讓店家知道。

 

林小姐指出,過去沒聽過其他醫院有生活用品外送APP,「花慈安心GO」APP只要掃瞄QR Code就能進入採購,下訂後就能直接送到病房護理站,不但節省很多時間,而且最近疫情嚴峻,外出也會擔心感染,有「花慈安心GO」APP,對安全比較有保障。

 

另一病患家屬王小姐則表示,「花慈安心GO」APP使用簡單方便,而且省去外出時間與擁擠人潮風險,且照顧家人住院,也不方便離開太久,對病人家屬而言,可更安心照顧家人。

 

全家便利商店花蓮慈濟店店長陳慧萍表示,四月疫情嚴峻時,花蓮慈院醫院內開始嚴格管制,因此院方希望能提供病人安全、便利的購物流程,當初是從五個護理站開始測試,一個月前由紙本作業開始測試,品項則是病人最常買的食物與日常用品開始,接洽窗口則是各護理站護理長。

 

圖說:全家便利商店透過平板電腦得知訂單品項安排揀貨。

陳慧萍店長表示,花蓮慈院內部外送與外送平台不同之處在於,醫院同時考量外送人員的安全,所以提供護理站聯絡窗口,而非直接面對病人,避免接觸交叉感染。

 

全家便利商店花蓮慈濟店店員卓紫菱指出,目前病人訂單以平板電腦接收,其中以鮮奶、優酪乳、麵包等食物品項與生活用品較多,其他需求也會透過護理站反應調整,每天收到訂單後就開始撿貨,目前每天有早上九點半與下午三點半兩個收單時段。

 

圖說:店家根據訂單交貨給護理站,再由護理師轉交各病室病人。

圖說:合心八樓病房副護理長孔繁郡表示,「花慈安心GO」APP,主要是幫病人與陪病家屬解決日常用品或餐飲的採購需求。

不只是居隔病人需要「花慈安心GO」購物平台,現實中還有很多病人因為行動不便,而家屬需要隨時在病床邊照顧,所以,為了滿足住院病人及家屬的日常用品、餐飲購物需求,花蓮慈院開放「花慈安心GO」給所有住院病人使用,提供一個安全且安心的就醫環境。

花蓮北區首座「新冠確診取藥站」 看診、採檢、領藥一次完成

花蓮慈濟醫院承接花蓮縣衛生局委託,自六月一日起於快速停車場開設「新冠確診取藥站」,提供快篩陽性防疫門診、PCR採檢及領藥等一站式服務,是花蓮北區唯一的多功能新冠篩檢站。花蓮慈院醫務秘書李毅分享,三合一功能的「新冠確診取藥站」服務時間為每日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含週末假日也保持運作開放,包括即將到來的端午節也正常服務,歡迎有需要的民眾多加利用。

花蓮5至17歲BNT疫苗開打 花蓮慈院自製勇敢貼紙幫學童加油打氣

花蓮縣五至十七歲學童在今日五月三十日開打BNT疫苗,花蓮慈濟醫院由社區醫學部規劃並承接十四場次的BNT疫苗注射任務,雖然縣內高中級以下學校將暫停實體課程至六月二日,還是有不少家長送孩童到學校接種疫苗。花蓮慈院團隊首日來到海星國小、北濱國小為超過三百位學童施打第一劑BNT疫苗。

圖說:花蓮慈濟醫院團隊出發前,醫務秘書李毅(白袍),為團隊加油打氣。

捨身大愛‧以病為師 緬懷慈濟病理學巨擘許永祥

花蓮慈濟醫院與慈濟大學於五月二十八日在慈濟大學演藝廳舉辦解剖病理部主任許永祥教授追思學術研討會,一共近五百人,於現場及透過網路連線的方式,一起緬懷許永祥教授。這場追思結合了學術研討會,以許永祥教授最熟悉的方式來懷念許教授生前在臺灣病理醫學及醫學教育的貢獻與事蹟。

  許永祥教授於五月六日不敵病魔胰臟癌而辭世,享壽六十三歲。五月九日圓滿他捐贈病理解剖的遺願,並在五月十三日上午,在慈濟大學追思堂舉行許永祥教授告別式。今日九時三十分,許永祥教授追思學術研討會在慈濟大學大愛樓演藝廳展開,現場有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慈濟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慈濟醫療志業郭漢崇副執長、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花蓮慈濟醫院吳彬安副院長等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同仁、學生等參與,並一起透過影片追憶許永祥教授的身影及研究,而學子們也分享許永祥教授亦師亦友的陪伴他們在醫學之路上成長的點點滴滴。

  代表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前來致意的慈濟醫療志業副執長郭漢崇表示,許醫師經過一年與病魔的搏鬥,可惜無法成功,人生最後他期望利用自己的病理解剖,能提供多一分了解這癌症快速變化的機轉,希望給醫界一個重要教材,並對於日後有相同癌症的病人,能夠得到提早治療的契機,這種病理人的風骨,正是慈濟人大愛精神的極致表現,在此代表慈濟醫療法人致上最高的敬意。

用顯微鏡守護生命 病理醫師許永祥最後和最光榮的診斷

病理報告,被醫界視為疾病的最後診斷,也是疾病治療方向的指引。花蓮慈濟醫院病理部主任許永祥深耕病理領域三十餘年,為臺灣本土病理學與醫學教育貢獻無數珍貴切片與醫學教材,一生盡瘁,病故後更成為無語良師,以大體捐贈圓滿最後也最光榮的一堂病理解剖課。《最後的診斷》一書記錄的不僅是病理醫師許永祥的故事,也是臺灣病理學的一段歷史見證。

「為病人好」是醫療的天職 花蓮慈院負壓手術室 完成新冠肺炎確診者緊急手術

自二零二二年四月本土疫情爆發後,花蓮慈濟醫院於四月二十三日在負壓手術室完成第一例COVID-19確診者緊急手術,至今已累積超過二十例確診者手術,其中年紀最小的是一位從外院轉來的二歲男童,意外導致大腿骨折。醫護爭分奪秒搶救每一條寶貴性命的同時,感控小組竭力為患者與醫療人員打造安全環境,保護患者也為醫療人員的健康把關,務求將染疫風險壓至最低,把病毒擋在一層層防護裝備之外。花蓮慈院開刀房主任姚定國說:「為病人好,這是身為醫療人員的天職。」

圖說:花蓮慈院麻醉科團隊利用塑膠布和插管輔助光視棒,在插管及麻醉過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醫護被感染的風險。

「史」你好孕 花蓮慈院助史瓦帝尼提升孕產婦嬰照護品

花蓮慈濟醫院2019年起在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國合會)的邀約下,參與「史瓦帝尼孕產婦及嬰兒保健功能提升計畫(二期)」。5月24日,第二期第一批五位來自史瓦帝尼的助產師到花蓮慈院,展開為3個月,以婦產科、小兒科、護理部為重點的醫療訓練計畫。

花蓮慈院萬「粽」一心 送愛到烏克蘭

端午將至,五月二十四日,花蓮慈濟醫院發起「萬粽一心‧送愛到烏克蘭」活動,邀請全院同仁一齊馳援烏克蘭,藉由認購無形的愛心粽子,將這份愛心化為有形的物資,捐助給無情戰爭下的難民。全院共同發心,一顆粽子五十元,短短半小時已募集近八千顆粽子,大家凝聚善念,祈禱戰爭早日結束,也希望能膚慰烏克蘭人民受創的身心,盡早迎來和平。

圖說:花蓮慈濟醫院發起「萬粽一心‧送愛到烏克蘭」活動,邀請全院同仁藉由認購無形的愛心粽子,將這份愛心化為有形的物資,捐助給烏克蘭難民

花蓮縣全境快篩陽性經醫師評估視同確診 花蓮慈院提供三大科別視訊門診

花蓮縣因全境納入原住民族地區,全縣居民適用「快篩陽性視同確診」,花蓮慈濟醫院於五月二十三日啟動家庭醫學科、小兒科相關視訊門診,首位獲得幫助的是一位十四歲的潘姓小妹妹;二十四日起,再增加婦產科,讓無症狀或輕症的快篩陽性居民,可以免接觸風險,透過視訊看病,由醫師開立醫囑並取藥,進而緩解不舒服症狀,早日恢復健康。

新冠疫苗第四劑開打 符合資格三大族群可接種

五月十六日COVID-19莫德納疫苗第二次追加劑(第四劑)開打,花蓮慈濟醫院靜思堂疫苗門診於五月二十日開放首場疫苗第二次追加劑場次,施打對象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十八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等三大類別。二十日上午,包括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在內等符合接種資格的院內同仁也前往花蓮靜思堂,挽起袖子露出臂膀,接受護理師的注射。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