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標籤顯示項目: 花蓮慈濟醫院

週二, 07 八月 2018 00:00

新進住院醫師座談 醫療歡喜添新血

  為了迎接三十位新進住院醫師的到來,花蓮慈濟醫院八月一日下午,在靜心閱讀空間舉辦新進醫師座談會,林欣榮院長、賴鴻緒教授、副院長王志鴻、陳宗鷹、陳培榕、羅慶徽、何宗融、人力資源室主任劉曉諭,還有兩位結束PGY(Post Gradudate Year畢業後訓練)的住院醫師金建銘、陳盈希,透過溫馨座談會,分享如何運用專業照護病人,成為名符其實的大醫王。

  「以病人為中心」是慈濟醫療的核心理念,花蓮慈濟醫院為了讓就醫的民眾更便利,引進多媒體智慧叫號系統,在七月三十日時正式上線啟用。透過多媒體智慧叫號系統,進行掛號、批價、愛心健檢、病歷資料、各項體檢等等六項的分流,減少民眾等待的時間,紓解排隊人潮,提升服務品質之外,也讓人力能精實運用。

  透過視訊Live直播手術和花蓮慈濟醫院連線,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二十一日,在振興醫院舉辦「鈣世無雙」國際研討會,研討會中除了有振興醫院的手術演示外,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特別邀請花蓮慈濟醫院與中國南京第一市醫院示範複雜性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手術,透過網路視訊直播,與世界各地的心臟專家彼此交流,造福病患。

  今天是夏季的「初伏」,也是中醫治氣喘「三伏貼」的首日,許多父母帶著有過敏體質的孩子求診,還有敷貼多年、有效改善過敏症狀的老病友,推薦同樣患有過敏性鼻炎的好友一起來貼三伏貼。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黃曉怡醫師提醒,在敷貼期間,應忌食生冷食物與避免浸泡冷水,多喝溫水、盡量不吹冷氣,以免效果打折。

  幹細胞研究及醫學應用成為國際所矚目焦點之一,也為病人帶來了一線曙光。花蓮慈濟醫院從2017年開始接受國璽幹細胞公司委託「以自體脂肪幹細胞(ADSC)腦部移植治療陳舊性腦中風」第一期臨床實驗,至今年五月下旬,已順利收案三位陳舊性腦中風病人,完成全球首創自體脂肪幹細胞腦內移植的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

  在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與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的協力下,「2018APSS亞太脊椎外科醫學年會」的專業課程,6月7日來到花蓮,61位來自亞太地區14個國家的醫師們齊聚,進行專業的模擬手術。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表示,這次參與的醫師有一半以上都是海外醫師,這是對台灣醫療的肯定,也是對慈濟醫學教育的認同。

  「我出門從不穿短裙短褲,就算夏天也一樣……」勻稱的身材若配上胖胖的蘿蔔腿,常會讓許多人沒自信甚至造成心理障礙。來自香港的唐小姐,為了拯救胖胖的蘿蔔腿,還曾專程飛到韓國做高週波瘦腿術,卻沒有顯著效果,最後在花蓮慈濟醫院美容醫學中心李俊達主任巧手下,接受「腓腸肌部分切除手術」,小腿圍減少了七公分,術後恢復與效果都讓她相當滿意。

  台灣健康資訊管理學會為積極促進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六月八、九日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共同舉辦「第十三屆國際健康資訊管理研討會」,並邀請衛生福利部許明暉技監分享智慧醫療發展策略,以及資訊科技界的泰斗行政院張善政前院長進行專題演講,為國內外時下最熱門話題「智慧醫療」與「AI」在健康照護的發展,提供國際交流與學習的平台。

  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已經多年排在國人十大死因中的前列位置,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排名,惡性腫瘤與腦血管疾病分別排在第一位及第四位,為了尋找更多能幫助病患的醫療方式,5月21日上午,將由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與花蓮慈濟醫院創新研發團隊與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約進行「自體間質幹細胞治療出血性腦損傷」的研究,同時慈濟創研團隊也將與台灣醣聯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針對CAR-T(T細胞)腫瘤免疫療法,簽約進行合作研發。

  「每張臉都與眾不同,卻一樣獨一無二。」為了推動臉部平權,5月30日上午,陽光基金會與四位燒燙傷傷友來到花蓮慈濟醫院,邀請來看診的民眾與家屬一同自拍,近距離的接觸讓大家知道,無論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及公平對待,而四位傷友的現身說法,對目前正在花蓮慈院就醫治療的燒燙傷患者來說也是一大鼓勵。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