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

週一, 06 五月 2024 14:34

又便祕又腹瀉的大腸激躁症 金字塔療法、中西合療有妙方

大腸激躁症又被稱為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屬於一種功能性的腸胃疾病,患者常常會有突如其來忍不住的便意感,但是症狀不光是腹瀉,也有可能會是便秘,甚至是交替發生,讓很多患者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罹患大腸癌。因為症狀複雜不容易診斷,只有不到50%的患者得到適切的醫療幫助,國際胃腸道疾病基金會(IFFGD)將每年4月,定做大腸激躁症警示月(IBS Awareness Month),呼籲全球民眾共同關心。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醫師表示,目前在國際間建議採取飲食合併藥物及心理治療的金字塔療法,而花蓮慈院也嘗試使用中草藥進行西醫中醫合併治療,研究中發現中西醫合療對於緩解腸躁症症狀的潛力。

  根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10~15%的人患有腸躁症,常見症狀為腹痛、脹氣,通常在過去三個月,每一個星期至少發生一次,還會合併有腹瀉、便秘或者兩者交替出現的症狀。陳健麟主任表示,因為很多腸胃疾病都有類似的症狀,加上腸躁症是屬於腸胃功能性的疾病,所以,要診斷腸躁症需要經過排除法,藉由排除相關疾病後才能確立診斷。醫界對於造成腸躁症的原因還不明確,但是目前研判可能與腸道微菌不正常,還有情緒、壓力有關,進而影響到腦腸神經軸的正常作用。

  在確診腸躁症之前,患者會因為持續的腹痛、脹氣感覺到嚴重的不適,有些人還會因此失眠,影響到工作與日常生活作息,甚至出現精神、身心方面的問題。偏偏又因為各項醫學檢查結果都找不出腸胃道的問題,很多人因此不停更換醫師,可能重複接受胃鏡、腸鏡或電腦斷層的檢查,不只是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對醫療失去信心,而且最重要的腹痛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根據IFFGD估算,全世界每年因為腸躁症花費的醫療費用,還有因腸躁症而缺勤的損失,加起來超過210億美元。

  國際間目前被認同用來治療腸躁症的方式就是金字塔療法。陳健麟主任分享,金字塔療法的第一步就是飲食治療。採用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減少飲食中可發酵性、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等。避免食用容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洋蔥、大蒜…等,並減少吃加工類製品。這第一步治療就如同金字塔的最底層,屬於第一線的基礎治療,臨床上大多數患者透過飲食調整都能有效控制。

  第二步治療就是進一步的使用藥物,主要是幫助胃腸蠕動,還有的是針對改善便秘、止瀉;當腸躁症合併發生消化性問題,如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時,醫師也會針對患者的狀況給予個人化的藥物治療。而金字塔最頂層的第三步就是心理治療,陳健麟主任表示,在臺灣使用到第三步治療屬於少數,一來需要使用到的患者不多,二來也因為部分民眾對於心理治療的認知有限。

  針對大腸激躁症,目前在醫療上還沒有完全治癒的說法,只能治療控制症狀減少發作,其中大多會使用抗痙攣或幫助腸胃道蠕動的藥物來進行症狀治療,雖然臺灣使用的藥物還是幾十年前的產品,但是美國近十年已經研發出十種新藥,期待能早日引進來造福大家。除了西藥之外,陳健麟主任也專門透過中醫草藥研究,尋找能控制腸躁症的適合方式。

  陳健麟主任引述中醫理論,腸躁症與肝、脾、腎、大腸等臟腑功能失調有密切相關,其中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能否正常升降的關鍵,如果這些臟腑功能失調,就會影響腸胃蠕動功能,進而發生腹痛、腹瀉或便秘的症狀。陳健麟主任利用花蓮慈院中西醫團隊研發的草藥濃縮液進行研究,提供給腸躁症患者使用,研究中觀察到草藥濃縮液對約8成的腸躁症患者,呈現出緩解下腹痛症狀的潛力;其中患者在服用草藥濃縮液後,腸道內對身體有益的短鏈脂肪酸-丁酸的含量呈上升趨勢。

  臨床上發現腸躁症跟情緒、壓力有極大的關係,因此只能控制而無法治癒,好發年齡集中在30、40歲,陳健麟主任表示,這個年齡層可能因為工作、生活等壓力,導致相關症狀頻繁發作。陳健麟主任特別呼籲,醫病關係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雖然還沒有完全治癒腸躁症的辦法,但是可以透過與醫師互相信任、共同討論,藉由飲食、藥物與心理的治療,盡可能地減緩發作的頻率,與腸躁症和平共處。

0F30A9888 鍾懷諠sss

圖: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細心為病人進行腸胃道檢查。

S 59834403sss

閱讀 0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