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週四, 02 二月 2023 10:28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日誌:不一樣的生命現場

捐贈者小吉,是警察局鑑識組員,他的工作任務,總是在凶殺命案、天災意外或火災現場,專門負責鑑識意外發生與致死原因,他在各種現場看過各種悽慘光怪陸離的死狀,全都是不可逆轉的死亡。這一次他來到花蓮慈濟醫院造血幹細胞收集室,同樣是生命現場,他要做的是起死回生,首次化被動為主動面對生死,用自己的幹細胞去幫助一個有緣人脫離病苦,重新找回健康。

擔任鑑識組的員警小吉經常出入各種意外的生命現場,這一次同樣是生命現場,他可以逆轉生死,給別人重生的機會。

刑案災難意外 經歷各種生命現場

三十四歲的小吉,是警察局鑑識組的組員,他的工作場域,總是在凶殺命案、天災意外或火災現場,負責鑑識事故與意外發生原因,他在現場看過各種悽慘、光怪陸離的死狀,面對的都是不可逆轉的死亡。

「到現場時,通常都已經死亡了,所以不會送醫。救護人員來,只要是明確死亡,就不會上救護車送醫再做搶救了。」

小吉從唸警大鑑識系開始,便因為選修的課程都與鑑識與法醫課程相關,學生時代便開始去各種意外現場實習,看過各種死亡案例,印象較深的是實習時的第一個案件,看到的是火災的焦屍。

「因為火災現場通常逃不出來的都是被烤熟了,幾乎整個人都是蜷曲的,所以比較有印象是第一件的解剖,燒焦的屍體是硬硬乾乾的,沒想到人體會變成這樣。我們也是要參與解剖,法醫在解剖時,鑑識人員就是要在旁協助,然後拍照錄影記錄。」

看似冷漠無情 只為替死者發聲

人生的悲歡離合,小吉因為工作的關係,看到的總是最悲傷的那一面,但他和其他伙伴一樣,情緒都不能因為事件而有所波動,因為保持冷靜與中立是職責所在,唯有抽離情感,也才能清醒的觀察,協助調查與收集現場證物。

「其實做這工作久了,我覺得我有點變得冷血,如果每個案例來,不管是自殺跳樓燒碳什麼的,每一個案例,我都投入情緒去看的話,這工作無法從事太久。通常家屬反應都會很激動,像車禍意外,常看到很多家屬在旁哭得死去活來,但我在旁邊,必須是冷靜的,看起來很像無感或冷血,因為我們要跳脫情緒,必須是中立的,得要很淡定的態度理性去看待,因為是有任務在身,必須一定要抽離情感,才能好好把該做的事做好。」

面對死亡,雖然對小吉來說早已習以為常,但仍期待能在被動不可逆轉的環境裡,為死者伸冤釐清事實的真相。「我是鑑識巡官,所以我常常會看到生死的現場,當我在工作時,看到的都是已經木以陳舟的事情,就是已經死亡,那個時候,在我工作是比較被動的狀態,我沒有辦法去改變什麼,因為事情已經是這樣子了,我只能就現場的狀況去為死者發聲,死亡這件事情是既定事實,我沒有辦法去主動改變什麼。」

無常示現 把握因緣即時行善

左圖:20150919小吉(中)當時在花蓮縣警局服務時,應好友黃心冉的邀約前往花蓮慈濟醫院參加驗血建檔。相片小吉提供

右圖:2023年1月捐贈時,好友黃心冉從建檔,配對說明,捐贈陪伴,一路支持鼓勵,順利完成救人使命。

工作的關係,小吉看盡各種生命的無常,相較於他在工作中的情感抽離,他把對生命的熱情放在日常生活裡,珍惜且把握每一個可以付出助人的機會,像是捐血助人。二0一五年他在花蓮任職其間,透過朋友也是慈濟骨髓捐贈關懷小組的志工黃心冉,得知造血幹細胞捐贈可以救人一命,他二話不說,把握機會參加驗血建檔活動,當二0二二年中被通知配對成功時,他二話不說,立刻同意並且配合捐贈前的血樣複檢與身體檢查,確認捐贈日期後,即安排休假到院捐贈造血幹細胞。

「當初在血液建檔的時候,我其實也沒有多想,我就已經想好說我配對到我一定會捐贈,配對到了就是一步步走血樣複驗嘛,複驗體檢合格真的可以捐了,也就理所當然就捐了。我就順著我的意思,做我該做的事情。」

這一次他來到花蓮慈濟醫院,同樣也是生命現場,但任務不同,意義也不同,他期待這次的主動出擊能夠起死回生,用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去幫助另一個人,脫離病苦,重新找回健康。

「我今天做的事情是捐髓給一個需要的人,他可能真的有因為我給他的這些造血幹細胞得到了重生,活下去的機會,所以對我來說,今天做的這件事情,是我主動可以做的事情,不再是被動,是我主動可以去提供我能力所及的東西去幫助他,也許他真的可以因為這些東西,延續他以後的生命。」

陪同小吉前來捐贈的好友陳孟賢,是知名藝人,在了解造血幹細胞捐贈流程與意義之後,也在小吉捐贈後填表抽血建檔。孟賢在建檔後透過臉書直播和他的粉絲們分享,「以前以為的骨髓捐贈很可怕,其實是從屁股兩側抽,現在大都改成周邊血捐贈,像抽血一樣捐贈,沒有像想像中的可怕。」阿賢分享,看到好友捐贈完,隔天立刻生龍活虎,還熱情邀約吃麻辣火鍋,讓他之前的擔心都化為烏有。尤其在了解整個捐贈流程後,最佩服小吉的是,他為了幫助另一個人活下來,不求回報,不怕針扎的勇敢,這也讓他想要跟進,期許自己也有救人的機會。

左圖:擔任鑑識組的員警小吉經常出入各種意外的生命現場,這一次同樣是生命現場,他可以逆轉生死,給別人重生的機會。

右圖:陳孟賢在了解整個捐贈流程後,最佩服好友小吉的是,他為了幫助另一個人活下來,不求回報,不怕針扎的勇敢,這也讓他想要跟進,期許自己也有救人的機會。攝影者黃心冉

圖文:劉蓁蓁整理

閱讀 4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