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忙製作馬鈴薯沙拉的部分志工吳淑華(左起)、林欣璇、顏靜曦、裴又臻、張秋燕。
▲由於逢臺北志工當勤,除支援各病房外,不少志工被徵調支援「健康花慈、幸福久久」香積勤務。
▲午間仍有許多護理師當班,由代表出來取幸福甜筒。
▲聽力師鄒嘉惠(左)說,每天都有不同的點心加菜,很興奮。
▲第一次來花蓮慈院當志工,陳素香師姊說,志工室有點心、中午還有馬鈴薯沙拉加菜,馬鈴薯沙拉甜筒看起來就是很歡喜,這裡真是最幸福的醫院。
▲服務超過35年,檢驗科顧問林等義也特別來排隊,他說雖然已卸下主管職傳承給同仁,仍能盡所持續為病人服務,在花蓮慈院當然幸福。
▲護理部督導張智容很興奮的說,這是一支不會溶化「甜筒冰淇淋」。
▲彭淑敏督導說,團隊的用心讓素食有不一樣的風味,讓吃飯不再僅是吃飯,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院內計畫同仁林羿辰說,在這裡上班非常幸福,上班時早餐與午餐都在醫院搭伙茹素,其實素食也可以吃到很多蛋白質。
▲預防醫學中心賴美君說,中午看到兩球甜筒就覺得真的非常滿足,得到幸福企業認證,是實至名歸。
▲放射腫瘤科護理師許家芝提到,在單位,每週有四天癌症關懷小組的師兄師姊會來關懷,除幫助病人外,還特別關心醫護同仁,讓她的覺得工作中很幸福。
▲聽到同仁說,有幸福久久加菜,消化系功能檢查室主任劉作財(右二)、心臟內科張懷仁醫師(右一),連袂來搶鮮。
▲常住志工楊芳嬌、醫務部主任吳雅汝、常住志工張秀芳、護理部副主任呂基燕,一起幫同仁幸福加油。
▲教學部副主任朱紹盈(左一)、中醫部內科主任林經偉(左二)都來幫同仁助陣加油。
▲吳雅汝主任遇到肝膽腸胃科雷尉毅醫師,不禁大喊學長好。
▲吳雅汝主任感恩醫院與師姑、師伯用心準備,今天是第三天,希望一週圓滿後,能讓茹素與幸福都長長久久
去年四月,花蓮社區爆發疫情,常住志工顏靜曦師姊響應上人「非素不可」,在一連串的加菜料理中,馬鈴薯沙拉令同仁戀戀不忘,因此在這次的加菜中,也將馬鈴薯沙拉列入菜單。為了調出同仁喜歡的滋味,靜曦師姊說,他連睡前都在思考,是不是還要加蘋果、檸檬汁微酸更爽口?且不惜本的加入健康、色美的蔓越莓,最重要就是要同仁吃得安心又快樂。
幫忙製作幸福甜筒的志工菩薩有吳淑華、裴又臻、周蓮紅、陳思嫻、張秋燕、古金枝、李美英、許凱媛、劉玉秋、林欣璇、彭業基和陳莊德。林欣璇師姊說,在正確方向上,看到以身作則的顏師姊就是最佳典範,這次的使命就是把醫院顧好,所以聽到顏師姊邀約有香積經驗的醫療志工,她和同梯的師兄師姊隨即回答「我願意」。。
陳莊德師兄分享,慈濟道場就是從不會學到會,做得越多學得越多。他自公務員退休,幾乎在志工中學習,目前他在社區的福緣組(香積、生活、福田),有很多機會可以磨練,尤其很多營隊一梯次數百人,應付千人團膳都已經駕輕就熟。他這次也幫忙攪拌剛從冷藏庫搬出來的馬鈴薯泥,過程就會聯想到經藏演繹第七功德的鏟土,一場「無量義、法髓頌」演繹下來,他已經法入心、法入行。
中午,不一樣的菜色加上不一樣容器讓總務室庶務組江慧祥覺得新穎、有創意、也很有趣,自備環保袋的他笑著說,工作一天很累的時候,能享受不一樣的美食當然開心。
服務超過35年,檢驗科顧問林等義也特別來排隊,雖然已卸下主管職傳承給同仁,但他仍能盡所持續為病人服務,他說在花蓮慈院當然幸福。
第一次有機會來花蓮慈院當志工的陳素香師姊說,志工室有點心、中午還有馬鈴薯沙拉加菜,馬鈴薯沙拉甜筒看起來就是很歡喜,這裡真是最幸福的醫院。
院內計畫同仁林羿辰說,他去年也有吃到顏靜曦師姊加菜的馬鈴薯沙拉,覺得在這裡上班非常幸福,上班時早餐與午餐都在醫院搭伙茹素,其實素食也可以吃到很多蛋白質,在家裡也以素食為主,對家裡長輩健康也比較好。
到院一年的護理師賴怡帆說,之前就聽說花蓮慈院很溫馨,會有額外蔬食、精舍師父在節日送的祝福禮,但真的拿到了還是有意外驚喜的感覺。
復健技術科黃嘉鴻說,醫院加菜真的很開心,而且素食對身體很健康。聽力師鄒嘉惠說,每天都有不同的點心加菜,很興奮。耳鼻喉科病房護理長陳怜潔說,在忙碌的時候還能吃到不一樣的美食,真的很感恩醫院帶來的幸福。
放射腫瘤科護理師許家芝也提到,在單位,每週有四天癌症關懷小組的師兄師姊會來關懷,除幫助病人外,還特別關心醫護同仁,讓她的覺得工作中很幸福。
幫忙打沙拉甜筒的醫務部主任吳雅汝表示,同仁都說沙拉非常好吃,配上脆皮筒,一定會非常幸福,「感恩醫院與師姑、師伯用心準備,今天是第三天,希望一週圓滿後,能讓茹素與幸福都長長久久」。
護理部督導張智容很興奮的說,這是一支不會溶化「甜筒冰淇淋」,是顏靜曦師姊去年四月為疫情守在第一線醫護人員解悶發起「疫起茹素」活動創出來的菜色,用生活小巧思增加生活樂趣,加在菜裡,倍感溫馨。
彭淑敏督導也說,從幸福糖花、日式漢堡排、到馬鈴薯沙拉都可以感受到團隊的用心,尤其有營養師參與和醫療志工的愛,讓已經很久不見人群的連通道人潮再度湧現。團隊的用心讓素食有不一樣的風味,讓吃飯不再僅是吃飯,有更多的想像空間。(文、圖:陳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