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週一, 28 十月 2024 09:05

花蓮慈濟醫院主管合心共識營日誌——慈悲醫療 莫忘初心 智慧醫療 永續發展(四之一)

花蓮慈濟醫院10月6日在靜思精舍舉辦主管合心共識營。上人在開示時感恩醫院同仁對病人的付出,也期許同仁在歲末盤點生命的價值。一天的課程除有熟悉的林俊龍執行長、副總執行長林靜憪師姊的期許勉勵,還有德淵師父開示「無量義融法髓」,以及中央健保署署長石崇良、長庚醫療體系行政中心總執行長潘延健、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效成、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師兄等人專題分享。


6日早上7時20分,參加主管共識營的學員在花蓮慈院大廳集合,由林欣榮院長及副院長陳培榕、吳彬安、陳星助、何宗融帶領學員、營隊工作同仁搭車前往靜思精舍。今年的營隊主題是「慈悲醫療、莫忘初心、智慧醫療、永續發展」,由牙醫部特殊需求者口腔醫學科主任李彝邦擔任學員長。

img 1

圖:2024年(113年)花蓮慈濟醫院主管合心共識營「慈悲醫療 莫忘初心 智慧醫療 永續發展」,學員101人,院部主管5位,工作人員28位,合計134人。

img 2

圖:6日早上7時20分,參加主管共識營的學員在花蓮慈院大廳集合,由林欣榮院長帶領同仁在佛陀問病圖前問訊。

img 3img 4

左圖:林欣榮院長(左一)帶領學員整齊地走進精舍園區。
右圖:共識營學員在精舍師父帶領下向佛菩薩問訊。

img 5img 6

圖:在走進感恩堂時,師父歡迎學員「回家」。

img 7img 8

左圖: 德瑋師父代表精舍師父致詞,歡迎同仁「回家」,並分享他上週參加法脈宗門營的心得。
右圖:花蓮慈院牙科部特殊需求者牙科主任李彝邦擔任學員長。

img 9

左圖: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預先錄影,鼓勵參加共識營的花蓮慈院主管。

113年主管合心共識營img 11

左圖:林副總分享她在莫山比克梅庫西農場啟用拖拉機的情景。
右圖:林靜憪副總以「求實」為題,勉勵學員。

113年主管合心共識營113年主管合心共識營

圖:健保署石崇良署長以「新時代健保思維與挑戰」為題,分享2020年後,臺灣將成爲全球老化最快國家的對策。

113年主管合心共識營

左圖:石崇良署長(左三)在林欣榮院長(右二)、吳彬安副院長(右一)、何宗融副院長(左二)、陳星助副院長(左一)等人陪同,與 上人會談。
一開場,德瑋師父代表精舍師父歡迎同仁「回家」,並分享他上週參加法脈宗門營的心得,看到各家慈濟醫院醫護同仁為病人、醫病、權益作最大努力,用心對病人的照護與醫學研究,都是利益眾生的事。林院長帶領醫療團隊,用高科技與愛守護病人的健康、生命,在花東付出就是在行菩薩道。

◎慈悲醫療,莫忘初心
林俊龍執行長以「慈悲醫療,莫忘初心」為題表示,上人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是為鄉親、為地球傳遞關懷與愛。1972年起,在仁愛街開始義診,上人因發現義診是不夠的,需要有一家醫院,所以在花蓮蓋一家現代化、不收保證金的醫院,這就是醫療志業的濫觴,從慈善走入醫療,現在已經遍布全臺灣八家醫院與一家診所。因為護理師來源欠缺,上人成立護專,就是後來的慈濟科技大學,後又興建慈濟醫學院,就是現在的慈濟大學,現在兩校合併了,這是慈濟教育志業一環。
林執行長特別強調,慈濟的醫療是以人為本的醫療,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特別「愛」是需要去傳遞的,策略很單純,就是以溫馨、親切的醫療態度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只要病人有需要的,我們就去做,我們要把快樂幸福美滿留給病人,所有的問題困難跟責任由我們醫護人員來承擔」。
林執行長也提到聯合國推動的17項永續目標,在慈濟醫療志業的ESG四大願景就是第一、營運要卓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第二、專業一定要做得好;第三、要善盡上人交付的責任,那就是慈善,要對貧困、沒有能力負擔的民眾,提供醫療幫助他們;第四、要培養下一代,讓年輕人能夠來接棒,這就是醫療志業未來十年、十五年的目標,要提供全人、全隊、全程、全家、全社區「五全」全人醫療照護,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
積極推廣推廣素食的林執行長,更是提醒素食有三個好處,第一是對身體健康,第二是保護地球,第三是不殺生,對心靈很有益處。最近出版的《這樣的吃素最健康》,就是結合14位專科醫師的研究與看法,不管是哪一種慢性疾病,吃素都能夠幫得上忙,可以預防高血壓、預防中風、預防心臟病,有種種好處,他認為,守護生命跟萬物共生生息,是作為一個地球上的公民應盡的責任。

◎立定目標,求實向前
林靜憪副總在上次的共識營談「求真」,這次以「求實」為題勉勵學員。她也感恩在座的石崇良署長,在衛福部任次長時,即對慈濟醫療志業幫助很多。
林副總提到她在8月間前往非洲辛巴威,基金會朱金財師兄在那邊鑿了一千八百口水井。一口水井最多有1000戶、最少200戶的家庭去挑水;一戶人家以7口人計,總共造福400多萬人,因此她在辛巴威聽到當地居民口口聲聲說「你們的上人讓我們有這個機會喝到乾淨的水」。
林副總也分享2019年伊代風災後,慈濟援建莫三比克的希望工程,從原本沒有教室到現在有23所學校,學生席地而坐、上課、共餐,井然有序。她還分享她在莫山比克梅庫西農場啟用拖拉機的情景。
林副總也提到,日前美國史丹佛大學公布2023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泌尿學專家、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郭漢崇教授,他從臺大醫院泌尿科訓練結束後,去了沙烏地阿拉伯服務一年,沒有選擇出國進修就到花蓮慈院,他的故事見證「專心作一件事,就會有成就」。慈濟大學已往生的李哲夫院長,對腦血管藥理學有著偉大的貢獻及深遠的影響,他也是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林俊龍執行長常講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事」,去年開始他也進入全球2%的科學家,林副總說,因為林執行長的素食研究在全世界正是風潮,慈濟有最豐富的資料庫,也應用這個資料庫去研究做腸道菌。
林副總指出,花蓮慈院有近40年的病理資料庫、骨髓幹細胞與臍帶血資料庫,她期許慈院同仁在臨床教學、研究、創新都能立定目標。在中西醫療結合上,林院長推動基因研究、中西醫精準醫療,在罕病如漸凍人等個案上,都有不可思議的成果。她鼓勵年輕人「專一選一個你認為好的方向」,就像 上人58年來專一作慈善、專一在愛、付出無所求與創新上,她祝福學員未來成為全球2%的頂尖科學家。

◎新時代健保思維與挑戰
中央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分享健保新政策,他表示,臺灣面臨高齡化挑戰,65歲以上人口去年已超過18.4%,將在2025年達到20%進入超高齡社會;並在2039年超過30%。但在人力供應上,人口15-64歲在2015年達1737萬人高峰後,在2022年已缺少100萬人,人力短缺是高齡人口最大挑戰。
臺灣老化速度與韓國相近,較日本、歐、美各國快速,在2020年後,將成爲全球老化最快國家。石崇良署長指出,2021年的臺灣全人口失能人數89萬人,推估2031年將增至120萬人。這都是未來隱憂。分析過去10年健保經費增加的原因,65歲以上人口中,有重大傷病的成長13%,沒有重大傷病的成長26.8%最多面臨這樣挑戰,希望高齡者健康是一大方向,也就是健康餘命的延長,而非失能餘命的延長。
以2023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2兆5,769億元,健保占了3成2,其中癌症醫療花費1,399億元,是健保預算支出的六分之一。在心血管、腎臟、新陳代謝症候群(CKM syndrome)等三高相關疾病醫療支出是1,676億元,占健保預算五分之一, 總和將近健保支出預算41%。
石署長提到,在賴總統健康臺灣政策中,第一是癌症死亡人數降低三分之一;第二是「888計畫」,就是以8年將8成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病患加入照護網接受生活習慣諮商,讓三高控制率達8成。因此健保新政策也將聚焦於癌症治療、慢性病管理、及偏鄉醫療資源強化。第三是整合醫療資源,推動居家醫療與長照服務。第四是建立基因庫以促進精準醫療的發展。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將成為未來治療的關鍵,臺灣有潛力成為亞洲精準醫療研發中心。
石署長說,健康臺灣目標下的健保改革政策,包括優化健保財務、強化慢病照護、普及醫療服務、改革藥品政策、精準癌症防治、醫療數位升級。「明年的預防保險費用,從28億變成68億,將強化癌症篩檢與成人健檢,提升民眾健康賦能、自我健康照護能力,建立使用者付費及財務風險分攤意識,保障弱勢就醫權益,促進全民健康,期許能延長臺灣民眾健康的餘命。
在服務面以「慢病的強化」為目標,石署長分析,慢病有兩類,一種是初病或未病,「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欲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石署長說,慢性病多跟生活習慣有關係,接下來要導入營養、運動、健康促進、健康管理,花蓮慈院承辦的秀林鄉「論人計酬全人醫療整合計畫」方案就是執行這些項目,讓民眾得到真正健康、好的照護,達到在地健康、老化的目標。家醫計畫就是希望擴大對慢性病的照護。目前論人計酬方案包括包含孕婦、糖尿病、自體顯性多囊性腎病(PKD)、慢性腎臟疾病(CKD)、氣喘、肺阻塞(COPD)、乳癌、甚至精神疾病等,都涵蓋在內。
石署長也提到,花蓮慈院在秀林鄉的論人計酬全人醫療整合計畫經營模式,明年將擴大在宜蘭、桃園、南投、嘉義、高雄、花蓮等地實施,未來可能會有很多人來花蓮慈院參訪、學習。(文:陳炳宏/圖:劉明繐、徐政裕、薛崑城、許政雄、徐玲玲、劉定國、劉又綾)
◎幕後花絮 工作人員場勘跑細流、學員認真聽講

閱讀 2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