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及精準醫療研發中心李啟誠主任表示慈濟的骨髓資料庫中心搭載著全臺灣人的愛心走入國際 , 亦感恩關懷志工、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攝影╱楊國濱
右圖: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盧孟佑醫師祝賀慈濟五千例非親屬移植,這是深具歷史意義的光榮成就。攝影╱楊國濱
來自全臺灣各地的造血幹細胞捐贈關懷志工也齊聚於慈濟東區會所,見證這感恩的一刻。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及精準醫療研發中心李啟誠主任致詞時提到第四千九百九十九、五千及五千零一例,正在花蓮慈濟醫院捐贈中,感恩關懷志工、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慈濟的骨髓資料庫中心搭載著全臺灣的愛心建立起國際級的組織,不只造福臺灣病患、也傳到了大陸、亞太地區,甚至到全球各地。李啟誠呼籲要更努力讓社會大眾明白,骨髓捐贈是不損己身的愛心捐贈。
代表血液病學會及血液暨骨髓移植學會的盧孟佑秘書長先祝賀慈濟完成了五千例非親屬間的配對,這是深具歷史意義的光榮成就。盧孟佑提到慈濟骨髓資料庫有四十二萬筆資料,到慈濟配對,有六至八成的機會可以找到志願捐獻者,這在全世界是一個非常好的成功率,然而配對上不見得捐者會同意進行捐贈,都是經過志工奔走協調,才能提高完成捐贈的機率,這一切全歸功於慈濟骨髓資料庫和志工的努力。
左圖:感恩會中,也播放了來自海外的賀詞。世界骨髓捐贈者協會(The World Marrow Donor Association,簡稱WMDA )主席卡爾漢思.穆樂爾(Carlheinz Mueller),向臺灣慈濟的卓越成就表示最高敬意,並肯定勸髓志工不辭辛勞的無私奉獻。
中圖:美國骨髓庫(The National Marrow Donor Program,簡稱NMDP)醫務主任丹尼斯.康福爾(Dennis Confer),表示二OO三年曾造訪慈濟,就對中心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印象深刻,此次慈濟成五千例豐碩成果,身為長期的合作夥伴,於有榮焉。
右圖:日本骨髓庫(JMDP)國際委員會委員長岡本醫師(Dr. Shinichiro Okamoto),祝賀慈濟達成五千例非親屬造血幹細胞收集,也表示很榮幸能與慈濟長期共同努力。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自1993年成立至今,志願捐贈者累計超過42萬人,各界愛心捐贈者搶救生命的足跡已遍布全球31個國家地區。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表示,骨髓資料庫得來不易,也是證嚴上人的堅持與期待,加上慈濟志工經年的投入,結合捐贈者善心,才能發揮高效能。最近十年來,每年提供造血幹細胞約有360例,搶救來自全球各地配對成功的血液疾病病人。
楊國梁主任非常感恩捐贈者的愛心、移植醫院的協助、以及慈濟骨髓捐贈關懷志工的投入。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也會繼續提升造血幹細胞的品質,提高受髓者的治癒率,希望有更多人挽袖驗血,加入「搶救生命」的行列。
左圖: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今天上午舉辦「髓緣5000愛無限」感恩會暨「阿孫要配對」公益影片首映會,除了向捐贈者致敬,也希望藉由公益影片友善傳播,解開長久以來民眾對骨髓捐贈的疑慮,中心主任楊國梁盼望有更多的人參加驗血活動。攝影/楊國濱
右圖:今年28歲的受贈者朱頤曾罹患血癌,幸運在慈濟骨髓資料庫獲得配對移植重生,去年在臺北101大樓外牆寫下對捐贈者的感恩,他發願投入推動十萬民眾加入慈濟骨髓資料庫驗血建檔,期待更多血液疾病患者跟他一樣幸運重生。攝影/顏福江
二十八歲的朱頤是現場唯一的受贈者,二年前因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中止了他年輕的築夢大願,在生命絕望時,生為花蓮人的他,幸運回到花蓮在慈濟醫院就醫,也在慈濟骨髓資料庫配對成功並接受移植後重生。全球有許多跟朱頤一樣的血液疾病患者,需透過「造血幹細胞移植」方能獲得重生希望,但配對成功機率卻僅有萬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的機會。朱頤表示,為感恩捐贈者大愛,並提昇配對機率,希望用自己重生後的力量,投入推動十萬民眾加入建檔,期待更多血液疾病病友跟他一樣獲得重生。
在臺灣,造血幹細胞配對之後,捐髓者的拒絕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主要是捐贈者家人誤以為「捐骨髓,就是抽龍骨水」,事實上,骨髓和龍骨水是完全不同的,俗稱龍骨水的脊髓液,是自脊椎穿刺中取得;而骨髓是造血幹細胞的一種,現在造血幹細胞的捐贈多收集自周邊血。參加「阿孫要配對」公益影片的導演、演員與慈濟志工,都希望影片可以發揮導正的效果,讓民眾了解「捐骨髓,不是抽龍骨水」,並藉此提升捐贈率,讓更多的血癌病人有機會獲得治療的機會,早日恢復健康。
「阿孫要配對」是繼首部描述血癌病人心聲的微電影「有一種等待」之後的第二部公益影片,片長二十一分鐘。劇中的男主角阿孫是一位志願捐髓者,在驗血建檔之後,幸運被配對到,不過由於疼愛他的阿嬤不了解什麼是造血幹細胞捐贈,加上三姑六婆謠傳一些錯誤的觀念,讓阿嬤誤以為是捐龍骨水會影響阿孫的健康,因而堅決反對金孫捐贈。過程中關懷志工為了幫血癌病人爭取救命機會,使出十八般武藝,一次又一次的說明,又找了捐贈者做見證,阿嬤終於點頭同意讓阿孫去捐贈。
當日首映的「阿孫要配對」,引起全場笑聲、驚嘆、掌聲與感動的淚水。攝影╱楊國濱
「阿孫要配對」的拍攝堪稱黃金組合,是由金鐘製作人陳慧玲、金鐘導演鄧安寧、金鐘獎演員林嘉俐、資深演技派演員林乃華、尹昭德及實力派偶像楊子儀、「老爹」高振鵬,加上真實的捐髓者,資深編劇張秀玲,金鐘剪接師吳寶玉、金鐘音效嘉莉錄音工房等義務合作完成。
<阿孫要配對>公益影片金鐘製作團隊志工合影。攝影╱楊國濱、林嘉俐
首映會中,關懷志工們隨著劇情起伏,或笑、或驚嘆、或流淚,甚至掌聲如雷表示讚許,演員與劇組到場觀看,也感動不已。製作人陳慧玲表示,從〈有一種等待〉微電影開始,到投入這部公益影片的籌拍,是因為陳瑋瑋師姊帶著她去探訪,真實看到血癌病人的辛苦與整個家庭的痛苦,更不忍慈濟志工為了不認識的陌生病人在街頭勸髓時,被拒絕、被辱罵、淋雨日曬的遭遇。「雖然我拍過很多片,在場的大家都拿過很多獎,但是從來沒有像這支影片讓我這麼感動,每次看每次哭。雖然拍片遇到很多困難,還好有這麼多人一起加油打氣,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病人與他們的家庭。」
公益影片「阿孫要配對」播放時,製作人陳慧玲(左)頻頻拭淚。攝影╱曾玉麟
鏡頭設計讓觀眾出奇不意驚呼的導演鄧安寧說,當初接到陳慧玲邀請參與這部公益影片時,本來很猶豫,因為自己已經過了志願捐髓的年齡,但想想,能把這戲拍好,就能發揮最高效益,和大家一起站在第一線上尋求救人的機會。
飾演阿嬤的資深演員林乃華在拍片過程中,與健身房教練、海軍軍官近距離接觸,親眼見證到捐髓者捐後依然身強體健,雖然遺憾自己過了可以捐髓的年紀,但是,能夠參與演出亦是一種福報,「就算自己已經不能捐髓了,我也會鼓勵子女,都來參加驗血救人。」
大愛劇場「在愛以外」中飾演男主角的楊子儀,這次揮別一頭白髮,演出健康帥氣的阿孫,子儀看完首映之後,提及自己的祖父母都是在臺北慈濟醫院往生,但家人都得到慈院周全的照護,讓他心中有著滿滿的感恩。為此,他也決定當場挽袖參與驗血建檔,成為一位志願捐髓者,「不瞞大家,我以前就是跟劇中阿嬤一樣,認為抽髓是抽龍骨水,但拍了這部片才知道,原來捐髓救人這麼簡單,這麼安全。」子儀希望這部公益片能帶動更多年輕人一起投入捐髓救人的行列。
「阿孫要配對」公益影片演員之一楊子儀,出席首映感恩會,會後立刻挽袖加入驗血建檔。攝影/顏福江、楊國濱
飾演七十歲老父親的「高老爹」高振鵬感性致詞,他說其實自己已經九十歲了,上人有說過,什麼都可以等待,只有救人不能等、行善也不能等,「我自己其實也是一個受贈者,只是受贈的不是骨髓,而是眼角膜,因為有捐者的大愛,所以我今天才能站在這裡,參加救人的行列,要不然瞎了,看不到,很多事情也都做不了了。」老爹在這部戲中,以受贈者父親的角色書寫感恩信時,他也把自己對捐贈者的感恩,通通放進情緒裡。「捐給我的是一位年輕人,我曾說過,你在我眼上跟著我走,你喜歡看的東西,我幫你看,你沒看到的,我幫你看,有生之年,我是慈濟人,天天有機會行善,我都會盡量去做。」
九十歲的名演員高振鵬,提到自己是眼角膜受贈者,感恩捐贈者無私的奉獻,誠如造血幹細胞捐贈者一樣令人敬佩。攝影/楊國濱
編劇張秀玲身著委員旗袍,入座之前,先出勤擔任記者會與首映會的公傳志工。今天的主持人大愛廣播的主持人陳怡君爆料,幫電視台編劇是要收費的,但聽說參與這部影片,不僅沒錢賺,還連續被退稿七次!張秀玲立刻更正:「是被退了十次稿,但我甘之如飴!因為先是孩子提早出生錯過與志工約定好捐臍帶血時間,後來要再驗血建檔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超過保鮮期!」遺憾的她眼見勸髓志工頂著艷陽寒冬,驟雨狂風,街頭勸髓,心中不捨也感動,因此,立願奉獻編劇專才,傳播正知正念,期盼讓更多等待造血幹細胞救命的患者,都能得救。
金鐘藝人為了救人挺身而出協助拍攝公益影片阿孫要配對。高雄外景攝影╱于劍興 臺北外場攝影╱游錫璋
內湖志工支援阿孫要配對公益影片廣場舞演出。攝影╱游錫璋
拍片過程中,特別要感恩,支持國軍驗血建檔的高雄海軍基地全力支援,讓影片中呈現出海軍健兒強健的體魄與救人捨我其誰的愛民親民情懷!也感恩健身房出借場地。其中一段劇情需要在大湖公園拍攝廣場舞,內湖志工聽聞,自告奮勇擔任臨時演員,爭取演出機會。而拍攝期間也要感恩人文真善美志工協助拍照紀錄!
阿孫要配對拍攝海軍士官高雄碼頭外景。攝影╱于劍興; 臺中拍攝健身教練外景。攝影╱歐明達
黃思華是出借自家贊助公益影片屋主的兒子,今天陪同父母一起來參加首映記者會,在家排行第二的黃思華,剛滿十八歲,捐髓者的勇氣與關懷志工的愛,讓他深受感動,他要用實際行動,不錯過今日的建檔機會。
劉軒宇是慈濟月刊新進的同仁,今日是跟隨主管熟悉認識骨髓捐贈推廣活動,劉軒宇感受到捐髓者和關懷小組志工,那分為血液病友努力不懈的精神,當得知現場就有驗血建檔活動,表明要立即參加,響應「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理念。
左圖:黃思華(左),阿孫要配對公益片場景屋主的孩子,陪父母參加首映會深受感動,立即參加驗血建檔活動。攝影╱楊國濱
右圖:劉軒宇(左)是慈濟月刊新進的同仁現場感動立即參與驗血建檔。攝影╱楊國濱
活動也邀請捐髓者現身說法分享救人的喜悅,曾多次參加健美比賽榮獲冠軍的洪文彬,2008年捐髓後,至今仍保持健壯體態,現在更擔任健身房教練,「救人一命、無損己身」在洪文彬身上獲得最好的見證。洪文彬持續傳播健康的重要,並祝福受髓者能夠健康快樂長大。
擔任警務工作的黃秋瑾,回想2003年接獲慈濟通知配對成功時,儘管她的家人曾強烈反對,但想到受髓者是一位15歲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年齡相彷,更堅定捐髓救人的決心,黃秋瑾表示,我是一個健康的人,我的媽媽都會擔心我,等待救命的受髓者的母親一定更煎熬,因為不知道孩子有沒有明天。
左圖:捐髓者洪文彬(左二)、黃秋瑾(左一)、張林楷(右二)與受髓者朱頤(右一)現身說法,分享「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救人喜悅,與受髓之後重生的感恩。攝影/顏福江
右圖:北區公傳志工,關懷小組志工共同導引接待貴賓與捐髓者。攝影╱陳安俞
髓緣五千愛無限感恩會暨阿孫要配對首映會圓滿完成,從場地佈置,公傳接待,人文真善美,香積茶點交通機動,全體志工參與人數共兩百一十位。感恩北區志工全力護持,這份髓緣之愛將持續綿延往下一個五千例邁進。
〈阿孫要配對〉影片連結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Xt8aQamWtE
〈有一種等待〉影片連結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3XwvljPjxw
(聯合撰文╱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劉蓁蓁、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游繡華、慈濟基金會公傳處顏福江、慈濟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曾慶方;人文真善美志工 蕭惠玲、吳珍香、丁瑟琴、陳何嬌、曾玉麟、戴秀良、楊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