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29 一月 2016 00:00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人生必備的基本需求,可以大致分成食衣住行,這也是人生而具備的基本能力,餓了想吃,像是這幾天寒流來會穿衣服,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失去這些能力該怎麼辦,就像一個原本行動自如的人,突然因為意外而癱瘓,吃飯、洗澡、穿衣、抱小孩……原本曾經能做的事情,都不能做了……


◎脊立人生 永不言敗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戴和明是台東警務人員,學生時期就有車禍舊傷,但擔心開脊椎風險很高,所以,一直沒有積極治療,2014年1月在家中的浴室不慎滑倒,導致頸椎移位,神經受到嚴重的損傷,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緊急送醫後,還是只剩下右手右腳能稍微動作,經過四個月的治療以及後續的復健,戴先生恢復狀況良好,已經回歸警察工作崗位上服勤。看著溫馨座談會現場,播放著戴和明當初治療的影片,讓曾經照顧過他的醫療團隊勾起了回憶,也讓戴太太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滴滴落下。

  「滑倒後,我全身都沒有知覺,心裡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完了!我的人生就此為止了』!」面對頸椎手術,戴先生感到很害怕,後來想起他的一位朋友,曾經因為頸椎受傷,在吳文田醫師的治療下,恢復狀況良好,讓他趕緊打電話跟花蓮慈濟醫院聯繫,順利找到吳文田醫師。經過吳主任開刀治療,後續配合復健科復健,戴和明已經重新站起來,並且在今年一月重新回到警務工作崗位,而且還能承擔外勤巡邏工作!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圖說:在溫馨座談會中,骨科部吳文田主任(左)與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家慶(右)分享一路陪伴戴和明的治療過程。

  「身為醫師,最開心的就是看到恢復健康的病人。」骨科部主任吳文田表示,在脊髓的部分,正常人在一、二節頸椎,這個地方是最寬的地方,當初戴先生因為滑倒,受傷的頸椎變得相當狹窄,就像被手指頭掐住一樣,不過幸運的是,戴先生的神經功能沒有完全損傷,在急性期後,還剩下右手右腳能稍微動作。

  所以當戴先生轉院到花蓮慈濟醫院後,吳文田主任決定先為戴先生壓迫的脊髓神經做減壓,透過顱頸融合手術,主要是將第一頸椎、第二頸椎還有枕骨,透過固定釘跟固定板,將移位的頸椎,固定在原本的位置上,避免骨頭再次移位,壓迫到脊髓神經。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圖說:經過吳主任開刀治療,後續配合復健科復健,戴和明已經重新站起來,並且在今年一月重新回到警務工作崗位,而且還能承擔外勤巡邏工作。

  一路陪伴戴先生復健的陳家慶物理治療師也說,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戴先生時,是坐著輪椅到治療室,手術後,戴先生左手的握力只有正常人的六成,連握杯子、喝水的動作都很困難,日常生活都得依賴家人。但不輕言放棄的戴先生,仍積極配合醫師與治療師的叮嚀,在他住院期間,只要一有空,就會拿著輔助器,練習走路;出院回家後,戴先生利用治療師教導彈力帶的使用,訓練下肢肌肉力量。陳家慶物理治療師說,復健過程真的很辛苦,但他在戴先生身上看到「有願就有力」的印證,看到戴先生的功能幾乎獨立,能回到工作崗位,真的很替他高興。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圖說:因為感念著慈濟醫療團隊愛的付出,讓戴和明對慈濟有了更多的認識,進而加入慈警會,在今年一月正式受證為慈誠委員,法號「惟賢」。

  「每走一步,我都會告訴我自己,我會越來越好……」在復健過程中,戴先生定期回診了解復健的成果,並調整復健的項目,他期望每一步的努力,都可以讓他更快回到工作崗位。回想起當初與吳主任的因緣,戴和明笑著說:「醫生跟病人間,就是有著巧妙的緣分,即使從未與吳主任見過面,但就是憑著一份信任感,讓我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從台東轉院到花蓮慈院,接受手術治療。」也因為感念著慈濟醫療團隊愛的付出,讓戴和明對慈濟有了更多的認識,進而加入慈警會,在今年一月正式受證為慈誠委員,法號「惟賢」。

◎漂洋過海 遇見奇蹟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圖說:罹患極為罕見的巨大「腦下垂體瘤」的郭明陽,導致生長激素分泌異常,造成肢端肥大症;除了五官外型異常外,郭明陽的雙腿也因為「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凸」,膝關節嚴重變形。

  「走在最先」,李仁智主任是第一位赴美學習電腦斷層判讀的臺灣胸腔科醫師;「堅持做對的事」,許永祥主任堅持不讓病人死的不明不白;「做到最後」,脊髓損傷病人戴和明,從癱瘓到復健,醫療團隊一路「陪伴到最後」,是花蓮慈濟醫院三十年來的寫照,也因為這樣的堅持,造就了許多醫療奇蹟發生。

  手腳肥大、腳踝增厚、額頭前攏、嘴唇變厚、說話口齒不清……來自中國大陸河南省鄭州的郭明陽,罹患極為罕見的巨大「腦下垂體瘤」,導致生長激素分泌異常,造成肢端肥大症。曾在河北、北京等地求醫,因腫瘤體積太大約7.8公分,開刀治療效果有限,醫師診斷郭明陽活不久了,生命可能剩下不到半年。

  已經放棄治療腦腫瘤之後,郭明陽腰椎間盤突出、膝關節變形的狀況,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讓郭明陽起了自殺的念頭,後來因為慈濟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李茹萍的先生在內地經商,因緣際會下郭明陽的姐姐認識了李茹萍老師,透過李老師的幫助,郭家得知吳文田主任到慈濟蘇州門診部看診,在吳文田主任的建議與協助下,去年十二月八日,郭明陽在姊姊郭寧與父親郭國顯的陪伴下,終於抵達花蓮慈濟醫院展開醫療之行。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左圖:十二月十日,邱琮朗主任(左)為明陽進行腦下垂體瘤移除手術,術後明陽恢復狀況良好。
右圖:一月二十二日,吳文田主任(左)為明陽進行微創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解決腰椎間盤凸出症狀。

  「我第一次看到郭明陽的時候,還以為他不會講話,沒想到他不僅『傷腦』也『傷心』了!」一般神經外科邱琮朗主任說,明陽因為巨大「腦下垂體瘤」,導致生長激素分泌異常,造成肢端肥大症,姊姊帶著他四處打聽,走訪鄭州腫瘤醫院、鄭州省立人民醫院,甚至遠赴北京協和及天壇兩間三甲醫院諮詢手術治療機會,卻接連被醫院以「腫瘤過大」為由,婉拒手術。受傷的心,讓明陽巨人的身形躺在病床上,卻像個受傷的小孩一樣畏縮脆弱。

  為了病患,邱琮朗主任勇於面對接受不同的挑戰,雖然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但他不願放棄一絲希望,為的就是為明陽拔除病苦。邱琮朗主任說,在手術的過程中發現,明陽的腫瘤「又大又硬」,纖維化的腫瘤就像橡皮一樣硬,不僅壓迫到生命中樞腦幹且包覆著頸動脈,還記得手術當天,開了將近十二個小時,慢慢移除明陽腦幹附近的腫瘤,先解除生命的危機後,後續再透過放射治療及每月施打抗生長激素一次,持續施打六個月,讓腫瘤縮小後,再進行第二次手術,原則上用放射治療效果是不錯的,如果好好控制,病人是可以活一輩子。

  除了腦瘤的問題外,骨科吳文田主任表示,明陽的第四、五的腰椎間盤凸出,腰椎狹窄的程度相當厲害,睡覺只能以側躺的方式才得以入睡外,只要一起身動作,左腳就會痛,身體就會偏向另一邊,加上右膝先天彎曲,長期使用右腳使力,導致彎曲情況越發嚴重。目前右腳彎曲約三十度。為了減緩明陽左腿疼痛的問題,十二月二十五日,由吳文田主任為明陽進行硬膜上神經阻斷術,並施打止痛劑,腿部疼痛得到六、七成舒緩。接著一月二十二日,安排明陽接受微創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解決腰椎間盤凸出症狀。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左圖:無限的感恩說不盡,從河南來台尋求生機的郭明陽(中),更與爸爸郭國顯特地到場,獻上感恩,爸爸也流下激動的淚水。
右圖:懷著感恩的心,郭明陽特地向 上人頂禮,感恩 上人及醫療團隊為他拔除病苦。

  無限的感恩說不盡,從河南來台尋求生機的郭明陽,更與爸爸特地到場,獻上感恩,激動的淚水也忍不住的流下。現在郭明陽已經能站直身軀,可以在床上躺平,他感恩地說:「感恩邱主任、吳主任的幫忙,以前腦子總有好像飛機飛過轟隆響的聲音,心裡總是胡思亂想,真的很不開心,現在他現在好多了,腦裡面的聲音減少了、癲癇也沒有了,可以孝順父母、抱抱小孩了,真的很感恩!」懷著感恩的心,父親郭國顯與郭明陽特地向 上人頂禮,感恩 上人及醫療團隊為他拔除病苦。

◎上人慈示

  「生命都是平等的,生命的愛都沒有貧富的差別,這就是慈濟一向的方向,永遠不變,期待我們的醫療志業,能共同一念守護健康、守護生命、守護愛。」上人慈示,想起當初建院的艱辛歷程,尤其是招募人才談何容易,卻有一群仁醫仁護為了後山醫療,不捨千里堅守在花蓮。 上人特別提及結核病實驗室主任李仁智,花蓮慈院啟業第二年就來到慈院服務,立志守護花東地區民眾健康,「因為這裡的肺結核病還是很多,他立志在這裡服務,看到他上山下鄉,追著病人要吃藥,把藥送到手,還要勸病人(把藥)送到口,一天兩次,總是不辭辛勞,他們的團隊就是這樣鍥而不捨。」感恩花蓮慈院所有醫護同仁,竭盡所能幫助許多病患,為這片花東淨土,守護生命守護愛。(撰文/彭薇勻;攝影/楊國濱、劉明繐、陳安俞)

閱讀 16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