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陽邁步走向未來

  患有腦下垂體腫瘤,造成肢端肥大症的河南青年郭明陽,一月二十二日由骨科部吳文田主任進行微創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後,左下肢疼痛已經大幅改善外,也開始積極復健。郭明陽每天都給自己不同的功課,每天練習不同的動作,要求自己一天比一天進步,來回報醫師與醫療團隊的照顧。

發心立願入經藏 合和之美展道氣

  今年全球最後一場歲末祝福,在眾人莊嚴虔誠的祝福聲中,於一月三十日圓滿。上午的四大志業職志場次,由花蓮慈濟醫院主辦,全院總動員,踴躍擔任各組工作人員。有臨床病理科黃威翰醫師、護理部督導呂基燕承擔司儀;胸腔內科結核病實驗室主任李仁智與眾人分享打擊結核病幾十載的感動見證;最後由四大志業體同仁一同入經藏,演繹《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序曲、終曲及《出泥蓮花》。

後山醫療惠鄉親 恆持初衷守志業

  花蓮慈濟醫院即將邁入三十年,在歲末感恩的時節,二十七日下午,舉辦「醫載三十,初心如一」溫馨座談會,有「在花蓮後山追著病人跑的醫師」胸腔內科李仁智醫師,「以病為師早知道」的病理科主任許永祥,「脊立人生永不言敗」的脊髓損傷病人戴和明,以及「飄洋過海遇見奇蹟」的河南青年郭明陽,向 上人、精舍師父、院內同仁分享醫療溫馨故事,病人及家屬也特地到會場道感恩。

醫療之愛用心耕 守護生命不辭苦

  人生必備的基本需求,可以大致分成食衣住行,這也是人生而具備的基本能力,餓了想吃,像是這幾天寒流來會穿衣服,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失去這些能力該怎麼辦,就像一個原本行動自如的人,突然因為意外而癱瘓,吃飯、洗澡、穿衣、抱小孩……原本曾經能做的事情,都不能做了……

愛心醫療無國界 跨國醫衛合作締盟

  邁入三十周年的花蓮慈濟醫院,在生日前夕傳來好消息!一月二十二日,花蓮慈院與菲律賓黎剎省聖馬刁鎮(San Mateo, Rizal)正式簽署國際醫衛合作協議,花蓮慈院將提供聖馬刁鎮包括狂犬病與肺結核防治,進行紮根性、長期定點及短期緊急救援等三年合作計畫,為跨國醫療援助,開啟嶄新的一頁!

河南郭明陽跨海就醫遇見奇蹟

  手腳肥大、腳踝增厚、額頭前攏、嘴唇變厚、說話口齒不清……來自中國大陸河南省鄭州的郭明陽,罹患極為罕見的巨大「腦下垂體瘤」,導致生長激素分泌異常,造成肢端肥大症;除了五官外型異常外,郭明陽的雙腿也因為「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凸」,膝關節嚴重變形等症狀。曾在河北、北京等地求醫,因腫瘤體積太大約7.8公分,開刀治療效果有限,醫師診斷郭明陽活不久了,生命可能剩下不到半年,醫師甚至告訴郭家,「如果再發病,連救護車都不用叫了」。

資深委員話當年 慈濟足跡長養慧命

  鄧淑卿師姊在出發前規劃路線,決定先到距離最近的林碧芑師姊家關懷,這一路線同行的有精舍釋德守師父、王智賢主任、鍾惠君副主任、江國誠護理長和郭素芳師姊及法親關懷團隊,在前往目的地路上,討論到目前長住臺北的陳秀鳳師姊及她高齡近一百歲的先生,德守師父提醒要落實社區關懷。

海外慈青獻良能 啟善凝愛展心芽

  「感恩您!祝福您!」在迎接2016年的同時,有一群來自美國、馬來西亞、澳洲、新加坡……以及南非、尼泊爾等十個國家、101位海外慈青志工,利用新年假期,在花蓮慈院散播愛的種子、善的心念。

慈濟醫學教育日兼具專業與人文

  第五屆慈濟醫學教育日學術研討會十二月十九日在花蓮慈濟醫院登場。今年的研討會延續去年以探討醫學教育與慈善、醫療、研究、人文的融合為主題,邀請衛生福利部、臺灣大學、慈濟大學的醫學教育體系,以及長庚醫院、秀傳紀念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花蓮慈院,以及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Dr. Smith等專家學者分享經驗,以提升醫學教育與醫療照護品質。

主管合心共識營 醫愛三十追求卓越

  十二月二十日,花蓮慈院舉辦「104年度主管合心共識營」,高瑞和院長帶領院內近百位大醫王、白衣大士與醫技、行政主管,利用星期假日,回到靜思精舍共同精進。就「服務品質、學術風氣、病歷品質、病人安全、培育人才、追求卓越」等六大主題議題進行討論,主管們們彼此從心思考、重新學習,透過各科室主管面對面的討論和腦力激盪,重新調整各科室的腳步,共同研擬花蓮慈院的未來願景。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醫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