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是花蓮慈濟醫院的大日子!上午的「二十九周年院慶活動」、中午則有志工菩薩為醫護團隊準備的營養美味歐式餐會。延續滿滿的感動,下午兩點,花蓮慈院更舉辦第二次的上人座談溫馨座談會。
還記得今年一月份時,花蓮慈濟醫院舉辦了首次的醫療個案溫馨座談會,感人的醫病個案故事,讓繁忙的醫療團隊,找回初衷,更能堅定信心,在工作岡位上發揮人文與愛。
「從來的第一天起,就下定決心不走了……」在滿室的掌聲中,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從他到花蓮來的契機說起。一九八七年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正式成立,輪調支援的其中一位年輕醫生,剛升為臺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的郭漢崇,在支援一段時間後,決定把專業奉獻給花東民眾,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他來到慈濟醫院正式報到。
「每次到花蓮慈院回診,我都感覺像回家一般溫馨。」「感恩院長爸爸(高瑞和院長)跟王副爸爸(王志鴻副院長)與全體醫療團隊,六年來的陪伴與照顧!」穿著雪白嶄新的護理師制服,她是花蓮慈院新任牙科助理黃楷詒,楷詒還有另外一個身分,就是花蓮慈院的病友。
為了讓全院同仁能更認識院內提供的各種住院病人治療餐,八月十三日中午,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組舉辦首屆「住院病人餐點知多少」的治療餐食推廣活動。透過活潑的六道闖關關卡,寓教於樂,讓與會同仁能更了解住院病人餐的類別、特點,因應住院病人餐食需求。
來自中國大陸福建省的鄭大耿,二十年來因為「肌躍症合併肌張力不全」,身體不受控制會抖斷,行動和表達都有困難。二日抵達花蓮慈濟醫院後,經過藥物治療,鄭大耿全身不自覺顫抖,雙腳更是難以自己掌控的狀況,明顯改善許多。但是考量到能讓鄭大耿恢復正常的生活自理功能,神經功能科團隊決定於十日上午,為鄭大耿進行「深部腦刺激手術」(DBS)植入晶片與電池,改善大耿腦部不正常放電現象。
經過神經功能科團隊評估,來自中國大陸福建省福鼎市的鄭大耿,從八月四日開始進行藥物藥療,隨著劑量增加,全身不自覺顫抖,雙腳更是難以自己掌控的狀況,明顯改善許多;六日上午,神經功能團隊再次為鄭大耿安排腦波檢查,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與一般神經內科主任林聖皇也為鄭大耿再次進行動作評估。在服藥三天後,明顯感受到鄭大耿一天比一天進步,大耿感恩地說:「藥物治療讓他動作顫抖的狀況改善了四成。」
全身不自覺顫抖,雙腳更是難以自己掌控,從輪椅到坐上車,這一個動作,對來自中國大陸福建省福鼎市的鄭大耿來說,得費好大工夫。八月二日,鄭大耿經由福鼎市醫院及慈濟志工的協助下,帶著廈門福鼎市醫院院長和慈濟人的祝福,由父親鄭廣湯、外甥康賢旗、福鼎市醫院神經外科甘宗仁醫師以及林玉瓊師姊、吳麗榮師姊、朱愛琴師姊三位廈門慈濟志工一路陪伴,終於抵達花蓮慈濟醫院展開醫療之行。
二日傍晚,鄭大耿帶著眾人的祝福終於抵達花蓮慈濟醫院;三日開始,鄭大耿在神經功能團隊的安排下,完成了一系列花蓮慈院為他安排的包含磁振造影(MRI)、認知評估、感覺誘發電位檢查、動作評估以及肌電圖等檢查。儘管抖動的身體,不聽使喚,但是大耿還是盡力地配合醫師與技術師的每一個指示做檢查,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笑容的他,也不忘雙手合十向團隊表達感恩。
八仙塵爆來得突然,臺北慈濟醫院從開始收治十三位患者後,大批醫護人員投入治療行列。六月二十八日晚間花蓮慈濟醫院兩位具有燒燙傷照護經驗的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陳玟君、王鐸蓉,在同事的支援與家人的支持下,出發前往臺北慈濟醫院支援;七月三日第二批支援同仁游婉茹與陳懷玉也接續北上,發揮良能援助塵爆燒燙傷病人。另外原本有其他個人生涯規劃的護理師孔莉婷與目前正在請育嬰假的神經外科病房副護理長賴筱凡,看到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同仁義不容辭地北上支援,也主動表明願意前往臺北慈院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