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週五, 15 一月 2021 17:07

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七團隊獲八項SNQ國家品質標章

  花蓮慈濟醫院有泌尿部、腎臟內科、巴金森、護理部、藥學部、影像醫學部、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等七大團隊,同時榮獲八項SNQ國家品質標章肯定。

護理部更以「疫無反顧 齊心守護」呈現在新冠肺炎防疫工作上,打造疫情期間的安心職場的用心與成果,贏得新設獎項「戰疫特別獎」。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下稱:生策中心)於一月十三日舉辦第二十三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暨SNQ國家品質標章頒獎典禮。

  在「醫院特色醫療組」中由花蓮慈院泌尿部郭漢崇主任帶領團隊及泌尿腫瘤科主任江元宏,在錄影尿動力學以精準醫療、臨床研究、最多獲獎等領先國際的優異表現;腎臟內科團隊由徐邦治主任帶領團隊,以慢性腎衰竭及尿毒症病人之動脈血管硬度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特徵之一,加入腳踏車運動改善病人動脈硬度,且發表七篇相關期刊論文,領先亞洲的亮麗成績;以及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團隊利用深腦刺激術治療巴金森疾病的治療服務量及麻醉相關學術影響力不僅為亞洲第一,也達到國際水準的成果,同時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

  在「醫院醫事服務組」中,花蓮慈院影像醫學部團隊獲得二項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在吳彬安副院長的領導下,創新簡化檢查流程,使每一位接受冠狀動脈血管、鈣化分析和肺臟檢查的民眾,可以得到一致的檢查照護和影像品質;以及引進診斷參考水平 (DRL),在乳房攝影及電腦斷層的檢查中,以最低的劑量下取得具有診斷價值的影像等,雙雙獲得肯定。
  
  另外,劉采艷主任帶領的藥學部團隊、楊國梁主任與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發揮巧思回歸初心,提升教學品質外也提供病人優質的服務品質,也同時獲得「醫院醫事服務組」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生策中心增設「戰疫特別獎」,感謝、勉勵及表彰醫護人員從過去到現在對於防疫的全力投入和付出,同時為醫療團隊的防疫成果留下記錄,提供國內外觀摩參考。花蓮慈院護理部團隊除了榮獲一項「護理照顧服務類」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之外,也以「疫無反顧 齊心守護」打造疫情期間的安心職場,榮獲生策中心新設獎項戰疫特別獎中的「戰疫有功獎」。

江元宏主任代表泌尿部接受表揚  在「醫院特色醫療組」中由花蓮慈院泌尿部郭漢崇主任帶領團隊及泌尿腫瘤科主任江元宏,在錄影尿動力學以精準醫療、臨床研究、最多獲獎等領先國際的優異表現


【醫療院所類/醫院特色醫療組】
◎「精準透視排尿障礙—領先國際的錄影尿路動力學研究應用

 

  泌尿部專注於各種排尿障礙之致病機轉及最新治療方式,利用錄影尿動力學檢查,建立正確的臨床診斷及精準醫療,目前已執行超過兩萬兩千例,制定臺灣下尿路症狀指引外,郭漢崇主任受邀撰寫國際尿控協會(ICS)出版之「ICS教學模組(teaching module)」之診斷指引,包含尿動力學判讀、Urodynamic Testing 尿動力學檢查,奠定國內外功能性泌尿學教育的根基。且泌尿部是臺灣及亞太地區尿動力學檢查訓練中心,近五年訓練三十六位的醫療人員。泌尿部也以尿動力學為基礎,針對脊髓損傷弱勢族群病人,發展全方位排尿照護。

  泌尿部豐富的錄影尿動力學臨床經驗與研究成果領先國際,包括領先亞洲全球的尿路動力學專家及機構、領先的尿路動力學原著論文發表,以及國際協會最多獲獎肯定,包含2019 年國際尿控協會ICS年會上,獲得三項該領域最佳論文獎,是該年度最多獲獎團隊。

◎脈動彈躍~戰腎人生~全方位優質腎臟醫療照護團隊

腎臟內科團隊由徐邦治主任(左)帶領團隊,以慢性腎衰竭及尿毒症病人之動脈血管硬度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特徵之一,加入腳踏車運動改善病人動脈硬度,且發表七篇相關期刊論文,領先亞洲的亮麗成績  腎臟內科團隊由徐邦治主任帶領團隊,以慢性腎衰竭及尿毒症病人之動脈血管硬度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特徵之一,加入腳踏車運動改善病人動脈硬度,且發表七篇相關期刊論文,領先亞洲的亮麗成績

  腎臟內科團隊,發現慢性腎衰竭及尿毒症的病人血管有加速老化的現象,且患有這兩種腎臟疾病的病人,動脈血管硬度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特徵之一,而心血管疾病亦是慢性腎衰竭及尿毒症病人罹病率及死亡率的一項重要原因。

  腎臟內科團隊,針對血液透析患者做動脈硬度檢查外,並加入腳踏車運動改善病人動脈硬度,透過定期監測,團隊發現血液透析病人的動脈硬度、睡眠品質及疲憊感得到改善。團隊以非侵入性動脈血管硬度儀器檢測動脈血管硬度為研究主軸,進行一系列改善慢性腎衰竭病人相關動脈血管硬度的相關研究,持續於國際上發表相關動脈血管硬度相關學術研究文章,刊登於優良SCI期刊,而血液透析患者動脈硬度研究共發表七篇相關期刊論文,領先全亞洲。

  花蓮慈院腎臟內科團隊,每年照顧超過三千名花東區腎臟病患者,整合跨科別、跨專業提供腎臟病病人更多元的醫療資源,2020年更通過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策會)「腎臟病照護品質認證」。

◎麻醉下的清醒樂章:以深腦刺激術精準治療巴金森病

林于婷個管師代表接受表揚  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團隊利用深腦刺激術治療巴金森疾病的治療服務量及麻醉相關學術影響力不僅為亞洲第一,也達到國際水準的成果,同時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

  2007年,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和麻醉科醫師團隊合作,以創新研發全身麻醉的方式,在有條件的氣體麻醉下進行深部腦刺激手術(DBS),並可清晰地得到神經電訊號來定位,此成果發表在JNS (Impact Factor 4.0)。創新的手術流程不但使病人在舒適的情況下得到最好的照顧,也建立安全且有效的新手術指引,供國際參考外,同時嘉惠更多病人。巴金森中心也在2019年率先在臺灣以二代晶片進行 「指向性深部腦刺激手術」,從三個方向進行放電,讓放電治療更加精準,針對腦部異常的位置,增加的不光是手術的精準度及效果,還有病人的安全性。。

  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於2003年七月成立,隔年成立神經功能科,並在2006、2007年,連續獲國家品質標章肯定。除針對巴金森氏症進行各式醫學研究,找出更好及改善生活品質的治療模式外,也顧及病人身心,結合病友團體,定期舉辦活動,提供最新的醫療訊息。醫療團隊並建立了臨床病人評估常模,詳細的為一千多位的巴金森病友完成了評估、診斷及輔導,並持續追蹤與治療,這也是日後健保署審查是否給付治療巴金森病DBS等特殊專案醫材的重要依據。

  從2015年八月至2020年七月,與麻醉相關的DBS文章,包含長期預後、併發症等一共發表八篇,其中六篇刊登於優良SCI期刊。這八篇DBS文章被引用次數達六百餘次,不論是臨床治療與研究發表能量皆達到世界第一。巴金森中心成立至今,已完成兩百六十八例深部腦刺激術,並協助國內外十家醫學中心完成首例的深部腦刺激術,吸引各國醫護人員到院參訪。

【醫療院所類/醫院醫事服務組】
◎造「輻」人群:建立醫院輻射劑量診斷參考水平

 花蓮慈院影像醫學部團隊在吳彬安副院長(右一)的領導下,在醫院醫事服務組項目中,獲得二項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由吳彬安副院長(右一)黃麗娟技術主任(左一)、吳沛蓁組長(左二)、陳立國放射師(右二)代表接受表揚  花蓮慈院影像醫學部團隊在吳彬安副院長的領導下,在醫院醫事服務組項目中,獲得二項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近年來,臺灣醫界運用放射、電腦斷層掃描(CT)等檢查次數上升,病人接受輻射風險也提高,為了造「輻」病人,花蓮慈院影像醫學部團隊參考1996年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 73號報告的「診斷參考水平 (DRL)」,將概念引進,建立診斷參考水平,作為病患接受檢查的劑量指標工具,並實施在乳房攝影及電腦斷層掃描的檢查中,提供醫師取得具有診斷價值的影像,同時兼顧病人所接受的輻射劑量。

  其中,國際平均乳房攝影檢查的輻射劑量為1.5mGy,花蓮慈院影像醫學部團隊只有1.15 mGy,同時運用在頭部、胸部、腹部等電腦斷層檢查的輻射劑量,皆低於國際數據,且執行率100%,也有訓練種子學員及規劃品質管理機制,建立DRL方法及成果做為模板,提供給其他慈濟醫院所使用,也提供花蓮慈院資料給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作為建立國家DRL的樣本。

◎全「心」為您,冠狀動脈血管電腦斷層檢查標準化

  肺癌與心臟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前兩名,隨著近年國人注重自我健康的意識提升,預防甚於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疾病最有效的方法。電腦斷層影像檢查具非侵襲性、快速及高影像解析的特性,常使用於健康檢查。其中電腦斷層檢查的冠狀動脈電腦斷層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冠狀動脈鈣化掃描 (CACS) 及肺部低劑量 (LDCT) 電腦斷層檢查為最常見的三種健康檢查的項目。

  影像醫學部團隊以人文關懷,降低病人焦慮、不安的情緒及提升檢查配合度;以標準化強化作業效率,優化冠狀動脈電腦斷層、冠狀動脈鈣化掃描、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縮短檢查時間、分析資料及注射放射量,並建立三項檢測健康檢查電腦斷層機構診斷參考水平(LDRL)、儀器操作準則及影像後處理SOP,工作流程簡化後,不僅提升心、肺三項健康檢查檢查成功率也提供醫師一致性的心肺檢查影像品質及結果

  花蓮慈院是臺灣第一家將電腦斷層心、肺三項健康檢查流程、儀器操作準則及影像資料後處理標準化,並實際運用於臨床的醫院,也是第一個對健康受檢者的影像結果有統計分析的醫院,且在檢查報告中呈現受檢人所接受的劑量數字。花蓮慈院更是唯一一家由醫事放射師執行冠狀動脈電腦斷層及冠狀動脈鈣化掃描影像後處理可以縮短至三十分鐘內,且成果一致性高的團隊。

◎「髓基」應變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楊國梁主任(左),帶領團隊以「『髓基』應變」獲得「醫院醫事服務組」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以「『髓基』應變」獲得「醫院醫事服務組」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自1993年10月成立至今已邁入第二十八個年頭,目前志願捐贈者資料累計超過四十五萬筆,截至202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移植個案例數累計五千八百九十七人,其中有兩千五百零十一人是在臺灣完成移植,捐贈至海外的個案數有三千三百九十六例。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第一次以「中轉不入境」的方式接受自新加坡包機取髓,這過程與花蓮航空站、航警局花蓮分駐、花蓮縣政府、花蓮縣衛生局等所有相關單位策群力,共同圓滿了搶救生命的艱難任務。

  2003年,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在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genetics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有少數的臺灣人、日本人、越南人、香港人、和大陸人都帶有一個相同、少見的非HLA白血球細胞表膜上的蛋白質,命名為「證嚴」抗原。2016年,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免疫基因實驗室,發現全世界首例、目前唯一,一個人具有三組HLA免疫基因半倍型個案(正常情況是兩組),研究內容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HLA-Immune Response Genetics (IF 2.955) 。兩篇研究都是國內外具價值的醫學文獻。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運用資訊結合志工網絡獨步全球的模式,使配對到移植時效全球第一,建檔比率與供髓國家數居亞洲第一;志工量能也是全球第一,每年出動超過十萬的志工人力在護持,平均每一位捐髓者的背後,都有五百位志工的努力成就搶救生命的大因緣;也是全球唯一補助國人個案HLA配型檢驗費用,以及更方便、就近獲得造血幹細胞捐贈的機會,病人所花費的費用也遠比其他各國費用更低。

◎以藥為石,以愛為師~傳承以病人為中心的藥事照護技能

花蓮慈院藥學部劉采艷主任帶領藥學部團隊  花蓮慈院藥學部團隊,「以病人為中心」藥師訓練及高品質的教學,獲得醫院醫事服務組的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2009年起,花蓮慈院藥學部著力於「以病人為中心」藥師訓練,並開始運用標準化病人於藥師教學外,也訓練藥師與民眾的藥物諮詢、溝通能力及換位思考。藥學部在2013年起,擔任東臺灣藥師訓練責任至今,並整合東區藥學教學資源,主辦東區新進藥師聯合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領導宜蘭、花蓮、臺東教學醫院藥劑部門,為訓練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師成果把關。

  此外,花蓮慈院藥學部是臺灣藥事職類最早擁有標準化病人師資,運用於藥師教育的醫院,也是國內最早推廣跨院所、跨縣市之聯合PGY(Post Graduate Year畢業後訓練)藥師技能評估;全國首創將醫師、藥師、護理師、營養師,網絡式跨領域的OSCE,並依據藥師七大核心能力,包含醫療專業知識、人際溝通技巧等能力,開發二十七項藥事照護教案,也透過教案發現藥師、護理師、醫師溝通不良的問題,進而改善教案,是全球首創最早開發藥護、醫藥等跨單位溝通教案,加上花蓮慈院臨床技能中心為國家級考場,導入高品質的教學,不僅改善藥師訓練也提高考照率。

【護理照護服務類/護理特色專科組】
◎疫無反顧齊心守護

 護理部主任鍾惠君(右)、副主任呂基燕(左),代表領獎

花蓮慈院護理部團隊除了榮獲一項「護理照顧服務類」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之外,也以「疫無反顧 齊心守護」打造疫情期間的安心職場,榮獲生策中心新設獎項戰疫特別獎中的「戰疫有功獎」

  花蓮慈院護理部護理師在慈濟志工貼心的關懷下,能更專注齊心守護病人、家屬以及工作人員的安全,護理師的滿意度較2019年提升且優於全國,護理人員的留任率也較前年上升5%,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臺灣醫界的衝擊,生策中心在二十三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暨SNQ國家品質標章增設「戰疫特別獎」,花蓮慈院護理部打造疫情期間的安心職場,不僅走動關懷同仁,在防疫期間為同仁加菜,補充體力也關心同仁家人,而疫情第一線護理人員的壓力,團隊安排精神科醫師做心理輔導,照顧護理師的身心靈。另外因應防疫,護理同仁也參與動線的規劃與防疫措施,包含在急診建置複合式負壓採檢站,整合問診、X光檢查、採檢,且規畫最快、最短、最安全的篩檢動線;減少接觸的藥來速服務;健康識能推播,包含洗手舞、防疫知識、勤洗手、正確戴口罩等宣導;因而贏得戰疫特別獎中的「戰疫有功獎」殊榮。

 

閱讀 4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