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花蓮慈濟醫院在8月29日舉辦東區總額風險移撥款偏鄉計劃「長者肌少症預防及運動推廣」種子師資培訓工作坊,培養在地種子師資,日後在文健站及社區針對高齡族群各種健康照護需求,設計不同的運動項目,帶領長者養成運動習慣,遠離疾病。
工作坊吸引花東兩地超過一百人報名,包含醫療院所、衛生所、診所、文健站、社區據點、長照站、護理師、樂齡講師、課程規劃師、社工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照服員、文健站長、緩失能指導員等各職類的人員參加。同時中央健保署東區業務組組長李名玉、副組長張麗絹、科長石惠文、王素惠、專員洪美榕及花蓮慈院副院長陳星助、醫事室主任林玲珠等人也到場見證。
李名玉組長表示,東區總額風險移撥款從2019年持續挹注「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至今,這次的工作坊是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希望透過種子培訓結合在地的力量,來幫助偏鄉及部落居民,健保署很感謝鄉親的參與,也感恩總主責的花蓮慈院,用心的將每一分錢用在刀口上,並聚集各方資源,為偏鄉居民帶來實際的幫助。
花蓮慈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帶領種子師資認識長者肌少症。他表示,隨著年紀增加,人體的骨骼肌量會逐漸下降,進而影響肌肉力量和功能,而判斷肌少症的三項指標為肌肉量下降、肌力減退、生理表現下降等;若是置之不理可能會增加跌倒、身體活動功能下降、失能或是死亡的風險。
高聖倫主任提醒,預防肌少症找上門的好方法,就是營養與運動,包含攝取優良適當的蛋白質,並於三餐平均分攤;漸進式運動介入,一週至少3至5次,每次30至45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含括有氧運動、阻力訓練、平衡訓練等。
接著由慈濟科技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王錠堯老師,分享銀髮族的徒手肌力訓練,帶著學員動起來,實際演練增肌運動;最後一堂課,則是由花蓮慈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吳孟蒓,講解飢少症的運動處方及搭配彈力帶的增肌運動等,從專業的醫療知識到課程設計及實作,深入淺出、豐富多元內容,大獲學員好評。
擔任健康管理師五年的范貴森分享,工作坊有專業的師資教學,收穫非常多,讓原本就是健康管理師的他可以更精進,之後也會將課堂所學,融入到社區據點的課程裡,來幫助社區裡的長輩增肌。
「大家的目標都是朝健康邁進!」花蓮慈院醫事室副主任張菁育說,去年團隊針對獨居、長者、運動、飲食及健康識能落差等主題做田野調查分析,除了與健保署、花東兩縣衛生局及衛生所等17家醫療院所交流討論外,團隊也深入到文健站、社區據點觀摩後,決定舉辦推廣長者肌少症預防及運動推廣種子師資工作坊,並預計在2至3間文健站試辦,希望能將成功模式複製並拓展至臺東,來提升花東的長者健康識能。
副院長陳星助提到,肌少症可能會造成長者在家裡跌倒的高風險,所以希望將醫院照護肌少症的模式延伸到社區裡,透過運動、復健、營養補充等規劃,讓長者可以維持肌耐力或長回肌肉外,對於高風險的長者家中,醫療團隊也結合慈濟基金會的資源,做居家環境的改善,包含協助安裝扶手等無障礙設施,減少老年人因為肌少而跌傷的二度傷害,所以在座的種子師資是非常重要的成員,希望一起努力讓花東鄉親活得健康外,向提升平均餘命的目標邁進。
左圖:中央健保署東區業務組組長李名玉表示,這次的工作坊是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希望透過種子培訓結合在地的力量,來幫助偏鄉及部落居民,
健保署很感謝鄉親的參與,也感恩總主責的花蓮慈院,用心的將每一分錢用在刀口上,並聚集各方資源,為偏鄉居民帶來實際的幫助。
中圖:花蓮慈院副院長陳星助表示,在座的種子師資是非常重要的成員,希望一起努力讓花東鄉親活得健康外,向提升平均餘命的目標邁進。
右圖:花蓮慈院醫事室副主任張菁育說,團隊也深入到文健站、社區據點觀摩後,決定舉辦推廣長者肌少症預防及運動推廣種子師資工作坊,並預計在2至3間文健站試辦,希望能將成功模式複製並拓展至臺東,來提升花東的長者健康識能。
圖說:花蓮慈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左圖)帶領種子師資認識長者肌少症,並分享簡單檢測肌少症的方式。
圖說:慈濟科技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王錠堯老師,分享銀髮族的徒手肌力訓練,帶著學員動起來,實際演練增肌運動。
圖說:花蓮慈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吳孟蒓,講解飢少症的運動處方及搭配彈力帶的增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