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與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的協力下,「2018APSS亞太脊椎外科醫學年會」的專業課程,6月7日來到花蓮,61位來自亞太地區14個國家的醫師們齊聚,進行專業的模擬手術。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表示,這次參與的醫師有一半以上都是海外醫師,這是對台灣醫療的肯定,也是對慈濟醫學教育的認同。
搜尋-新聞報導
「除了照護之外,我們希望能讓阿公阿嬤們更健康!。」花蓮慈濟醫院日間照護中心-輕安居與中醫部聯合提供輕安居中醫特別門診,整合中醫與西醫特性雙管齊下,守護輕安居長者們的健康。考量到輕安居長者可能有些退化方面的問題,所以,花蓮慈院中醫師直接來到輕安居「到府往診」。
花蓮慈濟醫院一直被公認為「小而美」,並且是國內外老人照護機構參觀重點的「輕安居」,二十三日歡度二十周年生日。二十三日上午,花蓮慈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舉辦基礎失智專業人員訓練課程,邀請花蓮縣衛生局長期照護科黃秀如科長以及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花蓮慈院高齡精神科主任蔡欣記、失智共照中心張幸齡主任以及黎明社區服務中心陳美婷社工師分享失智照護推廣外,還有輕安居長者與學員們分享輕安居團隊的照護成果,讓輕安居二十周年慶非常溫馨感人。
日籍單車騎士白井寬之去年九月在花蓮遭落石擊中不幸往生,他的父親白井良一,六月二十三日上午抵達花蓮慈濟醫院,再次向陪伴白井寬之度過生命最後的醫療團隊、志工及車友致謝。二十四日,花蓮慈院單車社同仁林永森還將陪伴白井先生帶著兒子完成Maxxis瑪吉斯太魯閣國際登山挑戰賽的心願。
花蓮慈濟醫院於2017年成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公衛醫療專案計畫合作醫院」,並加入「布吉納法索孕產婦及新生兒保健功能提升計畫」,協助布吉納法索解決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率較高的問題。今年五月,兩位來自布吉納法索的醫療人員到花蓮慈院,展開為期一個月,以婦產科與小兒科為重點的的醫療訓練計畫。在結訓時,來自布吉納法索的BONKOUNGOU Ismaël醫師,特別感謝花蓮慈院醫護行政團隊的協助,幫助許多寶貴的生命。
花蓮慈濟醫院癌症精準治療「跨國合作」再添一樁!十一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與日本國立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Radiological Sciences,簡稱NIRS)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轉介病人至日本接受相關治療與研究成果分享,同時加強雙方醫療人員交流訓練,為花蓮慈院癌症精準醫學治療的下一步做準備。而日本的「重粒子醫學之父」神奈川縣立癌症中心辻井博彥教授(Prof. Hirohiko Tsujii)也特地參與此次簽約會議,肯定花蓮慈院對於發展重粒子治療的努力。
「第三屆國際醫療典範獎」6月5日舉行頒獎典禮,由包含花蓮慈濟醫院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在內等3位優秀醫師及5家醫事團隊獲得肯定,頒獎典禮上八組獲獎人分享了長期深耕國際醫療領域的經驗。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表示,生命是跨越種族、國家界線的,臺灣的醫療實力足以與世界共享,而獲獎者的卓越表現,也是可貴的醫療外交成果,能讓世界看見台灣。
2018年五月十九日下午,五十三位慈濟大學醫學系實習醫學生,在家屬親友與證嚴法師、花蓮慈濟醫院及慈濟大學師長們的見證下,誠摯宣讀醫師誓言,完成進入醫院臨床實習前重要的授袍儀式。這是慈大醫學系第二十屆授袍典禮,而他們也是自2013年起醫學系學制改為六年之後,最後一屆醫學系七年級醫學生。
「每張臉都與眾不同,卻一樣獨一無二。」為了推動臉部平權,5月30日上午,陽光基金會與四位燒燙傷傷友來到花蓮慈濟醫院,邀請來看診的民眾與家屬一同自拍,近距離的接觸讓大家知道,無論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及公平對待,而四位傷友的現身說法,對目前正在花蓮慈院就醫治療的燒燙傷患者來說也是一大鼓勵。
癌症時鐘連續十三年快轉,讓許多人聞癌色變,而癌症更是現代醫療人員期望克服最重要的難題之一。隨著時代演進,有許多新的癌症治療方式陸續出現,而重粒子精準醫療則是其中安全且十分具有潛力的癌症治療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