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肺癌(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排名臺灣10大癌症死因排名第一位。為了讓病患能快速回復生活,花蓮慈濟醫院2016年9月開始採用「單孔胸腔內視鏡」進行胸腔手術,避免了手術中肋間神經受損導致術後胸部的麻木感,減少出血量與疼痛感,讓病人可以快速回復手術前正常的生活功能,並在2018年突破200例單孔胸腔鏡手術。11月1日上午,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副院長陳培榕、外科醫學發展中心主任賴鴻緒與胸腔外科主任張比嵩醫師帶領團隊及病友共同分享單孔胸腔鏡手術突破200例的成果。
搜尋-新聞報導
「買衣服的時候,店員看到我身上的皮屑,可能會不喜歡我觸碰他的衣服」,「擔心被別人看到,就算夏天也不敢穿短袖」,這些是乾癬病友常見的心聲,他們除了面對身體上的疾病,心靈也備受煎熬。花蓮慈濟醫院在十月二十八日透過「乾癬病友會衛教講座」,分享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治療訊息與飲食療養;積極接受治療的童姓病友也吹奏洞簫鼓勵其他人勇敢面對病魔,耐心接受治療,走到戶外擁抱陽光。
病友珍妮(化名)二十六日在花蓮慈濟醫院「基因檢測多一步,肺癌治療現生機」健康講座指出,她咳嗽長達半年卻不以為意,直到去年十月咳到頭痛,講不出聲音才就醫,經胸腔內科主任林智斌檢查診斷為罹患肺癌第四期,進而接受基因檢測法,搭配EGFR(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的標靶藥物治療,珍妮恢復往日的生活,不再「酷酷嗽」,癌細胞也縮小了。
「醫師,我不想開刀,可不可以吃藥就好?」民眾在就醫時主動提出需求,就是參與醫療過程的醫病溝通。每年十月的第三週是「病人安全週」,花蓮慈濟醫院從九月開始舉辦病安宣導相關活動,十月二十二日起,在醫院大廳邀請民眾一起做到「病人安全我會『應』」,期待民眾透過五天的宣導,鼓勵民眾在就醫時可以「響應、回應、反應」,在意識到就醫安全需要自我關心的同時,主動參與醫療過程,期待在醫師與病人良好的溝通下,醫病關係不卡關。
十月十八日,來自臺灣、日本、韓國、澳洲、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七個國家地區,六十位泌尿科及婦產科醫師齊聚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進階模擬練習尿失禁、骨盆脫垂手術、骨盆底解剖。這次課程由各國尿控醫學會推薦專家醫師指導,希望經由在大體老師上的練習,日後提供病人更精準的治療。
秋冬季節交會是流行性感冒盛行的高峰期,花蓮慈濟醫院自十月十五日起,特別針對年滿65歲以上的長者,進行公費施打流感疫苗服務,兩天服務量就超過八百人。從十七日開始,連續兩天,進行院內同仁接種流感疫苗,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也率先挽起衣袖自費施打四價流感疫苗,也順便打一針肺炎鏈球菌疫苗。林院長表示,就醫學研究報告上來看,疫苗的有效度與覆蓋程度有關,也就是說施打民眾越多,疫苗能發揮更大的效果,預防流感大流行。
根據「職業性腰椎椎間盤突出認定參考指引」,從事負重工作至少8至10年、男性搬運大於20公斤之物品、每日搬抬總量大於2公噸,而罹患腰椎椎間盤突出,就有很高的機率為職業促發。花蓮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暨勞動部東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主持人劉鴻文醫師表示,若勞工投有勞保,經職業醫學專科醫師評估屬職業病,可提相關證明向勞保局申請醫療、傷病、失能等給付。
「猜猜圖中有幾雙手!」時間倒數十秒,孩子們踴躍搶答,像一般人一樣開懷大笑的小小孩到大小孩,都是第一型糖尿病的病友。花蓮慈濟醫院與慈濟大學醫學系合作,在十月十四日舉辦第一型糖尿病家族聯誼會「齊聚一糖-T1DM甜蜜成長工作坊」。 |
醫療暴力案件頻傳,第一線的醫事人員往往首當其衝,花蓮慈濟醫院與好鄰居花蓮縣警察局花蓮分局自強派出所緊密合作,除了協助警方在中央路附近路口架設三支監視器,十月十二日上午在急診大廳揭牌,希望透過「警醫同協力,全民一起來,拒絕醫療暴力」的人形立牌與標語,能達到提醒、嚇阻暴力發生的作用。
病人自主權利法將於2019年1月6日上路,讓民眾自主決定在特定臨床條件下,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或流體餵養等等醫療決定。十月十一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選在世界安寧日(World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Day)前,由心蓮病房團隊及慈濟大學醫學系、護理系共同舉辦「預立醫療宣導活動」。花蓮慈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謝至鎠表示,每個生命都需要被慎重對待,所以,目前要預立醫療決定之前,需要經過審慎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