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無菸檳環境的觀念能從小做起,花蓮慈濟醫院承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大專青年菸檳防制服務隊培訓計畫」,募集全台各大專院校服務隊的熱血和創意,一同設計創新教案推廣無菸檳教育,強化偏鄉孩童的健康觀念並落地生根。
搜尋-新聞報導
醫療出現極限時,器官移植是許多病患唯一的選擇。花蓮慈濟醫院1995 年成立器官移植小組,自2003 年第一例肝臟移植至今已15年,9月27日上午九點,花蓮慈院邀請肝臟移植病友與醫療團隊,分享十五年來「欣肝如貽」的過程,兼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的花蓮慈院外科醫學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明哲表示,要完成每例器官移植手術,必須感恩包含醫療、護理、醫技、行政與志工團隊的用心,還有捐贈者、受贈者以及雙方家屬的信任。
兒童受虐案件頻傳,通報案件逐年增加,從2015年到2017年間,增加六千多例,但醫事人員通報的案例卻逐年減少,花蓮慈濟醫院配合衛生福利部成立「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除整合院內醫療團隊,協助兒虐個案驗傷診療,並為提升花蓮、臺東地區相關醫事人員的兒虐辨識與防治知能,使兒虐個案驗傷診療及後續追蹤更為完善,於九月二十八日邀請臺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談「從兒少保護醫療出發,談跨專業團隊整合經驗」。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生命的頭號殺手,每年更約一千七百萬人因此離世,相等於每兩秒就有一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九月二十九日是「世界心臟日」,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陳郁志主任、蔡文欽醫師與冠心病衛教團隊慈濟大學謝美玲助理教授提供「養心攻略」,從心律不整、急性冠心病談起,提醒家中長輩及慢性病病患,千萬不可輕忽季節變換時,可能出現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衛生福利部9月6日公布「細胞治療特管辦法」(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案),開放六項細胞治療技術,讓實質癌末病患與慢性缺血性中風等多類病患多了新的治療選項。9月28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與美商永生生技公司董事長王嘉宗在聯合記者會宣布,雙方將針對運用幹細胞治療急性腦中風、慢性缺血性腦中風、巴金森氏症等疾病在研究、臨床實驗、治療上全面合作,幫助病人遠離病苦。
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二十二日上午將近三百位長者齊聚在花蓮美侖飯店,這群歲數加起來超過萬歲的老人家,玩起桌遊來,不比年輕人遜色,個個眼明手快,動腦還要動手,透過長者桌遊比賽,讓長輩們的週末熱鬧又有趣外,還能預防、延緩失智。
結合中西醫分享顧心肺保健,十八日下午花蓮慈濟醫院舉辦「肺心為您─雙城健康講壇」,除了邀請花蓮慈院外科部主任張睿智分享「微創與達文西手術於慈濟醫院發展經驗」外,還有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周嘉以及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副院長李欽傳,三位治療權威醫師以不同專業針對心臟、肺部兩大疾病,結合中西醫觀點,帶給花東鄉親最新的醫療進展與養生之道。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九月十七日帶領血癌兩岸小勇士歐益成、第2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的十一位得主,來到花蓮慈濟醫院,將感恩化作音符,也捐贈多藝喜憨天使陳舒妏的生命畫作「捐髓救人·天天快樂」給花蓮慈院,感謝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以來及捐贈者的愛心,讓許多人獲得重生。
慈濟大學醫學系七年級的陳靖蓉、楊順檾、葉忻慈醫學生,去年在花蓮慈濟醫院實習時在泌尿部主任郭漢崇的帶領下,針對「應力性尿失禁合併逼尿肌無收縮力的女性接受尿道下懸吊手術的長期效果、併發症以及可能的手術成功預後因子」收集歷年病例進行統計、查詢文獻資料,獲得國際尿控領域最具規模和權威性的國際尿控學會年會肯定。
今年9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白露」節氣,中醫認為白露後是適合邁入青春期小孩服用中醫轉骨方的節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的規律,中醫認為秋冬養陰是兒童「轉骨」的好時機,為來年春夏陽氣生長順利而打下良好基礎,及早為隔年的成長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