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很能忍痛,但是那天我真的痛到受不了,才被家人送到急診!」17歲的連小姐懷孕12週,日前因為劇烈腹痛,被送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經由超音波檢查發現卵巢畸胎瘤,並且疑似扭轉造成劇烈疼痛。花蓮慈院婦科主任丁大清醫師使用新式單孔腹腔鏡手術治療,不但順利切除腫瘤,也成功拯救扭轉的卵巢,讓連小姐能母子均安
搜尋-新聞報導
對藥物無法發揮功效的巴金森病患者來說,深部腦刺激手術( 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 )是病患最有效,也是最後一個治療方式。十二月十二日上午,由花蓮慈濟醫院高瑞和院長、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以及神經醫學科學中心醫療、護理及行政團隊舉辦成果發表會。高瑞和院長說,為病人解除病苦是醫院的責任,而花蓮慈院也為了這個目標不停精進,DBS手術就是一個被證實能有效幫助許多動作障礙病友的治療方式。
「每次月經期間經痛都很嚴重,這兩年來更誇張,經血量多到一天要換上十片加長型衛生棉。」四十七歲的林女士,每次月經來時,痛到連吃止痛藥都無法解決,直到日前因反覆腹痛無法負荷才就醫,才知道是因為子宮長了肌腺瘤所致。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朱堂元利用微創腹腔鏡手術,為林女士進行「子宮次全切除術」,只切出腫成三倍大的子宮及腫瘤,保留支撐骨盆底部的子宮頸,術後恢復良好,如釋重負的她喜悅地說「宛如重生」。
花蓮慈濟醫院致力於營造友善職場環境,肯定身障勞工的工作態度與效益,不斷增加身障勞工人數與工作輔導,獲得今年度象徵友善身心障礙勞動者榮譽的「金展獎」肯定。代表花蓮慈院從勞動力發展署署長廖為仁手中接獲獎牌的高瑞和院長表示,花蓮慈院致力於營造友善職場,優先延聘身心障礙者,並提供個領域人才就業機會,讓身心障礙者也能在職場上發光發熱!
花蓮慈濟醫院自民國一百年推動高齡友善醫院取得認證後,今年再接再厲,除了在院內推動病人、環境等各項高齡友善計畫外,對於社區長者的健康,也費了一番心思,包括保命防跌衛教宣導、三高防治宣導、規律運動、音樂抒壓等衛教課程,再度獲得衛生服務部國民健康署「103年度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優良獎的殊榮。
花蓮慈濟醫院執行中的「病人安心回家」──以雲端科技提供高品質及高可近性的末期病患居家照顧的計畫,一年多來已深受各方肯定。十月三日,第15屆醫療品質獎智慧醫療類評審委員到院實地評審,認為這項安寧療護遠距整合性照護服務平台不僅深具智慧,且符合末期病人居家照護與家屬的可近性的醫療需求。
臺灣本來就是近視王國,近年來,隨著電腦、手機等各類3C產品的日漸普及、過度使用以及使用者年齡層的下降,導致國內學童的高度近視情形 也隨之逐年嚴重。花蓮慈濟醫院眼科邱正仁醫師表示,要減緩近視度數增加,除了點散瞳劑讓睫狀肌放鬆,達到矯正近視的效果以外,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配 戴角膜塑型片。
一名五十歲的陳姓婦女,二年前開始腹部腫大,卻因害怕而拖延治療,直到日前因反覆腹痛無法負荷才就醫,經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陳女士的卵巢內長了一顆比他自己的子宮還要大五倍,宛如一顆木瓜大小的良性水瘤。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龐渂醛醫師透過單孔腹腔鏡手術後,為陳女士摘除良性卵巢水瘤,術後恢復良好,不僅疼痛減少,出院後返診
九月八日是「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今年正好與二十四節氣的「白露」同一天。白露之後是最適合邁入青春期的小孩服用中醫轉骨 方的節氣,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楊成湛醫師表示,十至十六歲是孩子的生長黃金期,藉由杜仲、續斷、山藥、黃精、當歸等多種漢方草本藥材調養身體, 能幫助孩子生長發育,助陽以促生長,填陰以利骨髓。建議家長可以好好把握「入秋轉骨」的最佳時機,為青春期孩子改造體質「轉大人」。
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常給人體弱的印象,被認為不適合上體育課,但是今年十三歲、目前升國中二年級的謝同學,不僅是國小網球校隊,卻在學童心臟病篩檢中,意外發現罹患先天性心房中膈缺損,經過治療後恢復狀況良好,還順利考取國中體育班。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主任鄭敬楓表示,心房中膈缺損是最常見的成人先天性心臟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