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14日是醫檢師節,花蓮慈濟醫院檢驗醫學科團隊11日在大廳舉辦「醫檢師忙什麼?」衛教講座,除了簡介醫檢師在醫療的角色,並透過衛教說明,讓民眾更清楚檢驗項目及相關注意事項。
搜尋-新聞報導
一月下旬就是農曆過年了,許多民眾已訂好各色年菜,但年菜該如何保存,安心過好年呢?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陳昱升提供五妙招,除了留意冰箱貯存溫度、減少微生物孳生風險、食材先進先出,小包分食、常溫保存應置於陰涼乾燥處等原則,「不要過量採買」也很重要。
25歲的李小姐(化名)洗澡時,在左乳上摸到不明腫塊及有疼痛感,擔心的她立刻到花蓮慈濟醫院就醫,經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張群明醫師安排超音波檢查及粗針切片取樣後,發現是「良性乳房腫瘤」。擔憂2公分大的腫瘤會漸漸變大影響到乳房,與醫師討論後,決定以真空輔助切片系統來做良性乳房腫瘤微創切除手術,傷口小、復原快,外觀不受影響,讓李小姐非常滿意。
「前置胎盤」和「植入性胎盤」都是可能造成產婦大出血的危險因素,而產婦若同時有前置胎盤合併植入性胎盤,嚴重者出血量甚至可能達到3000~4000c.c.以上。為了降低生產風險,2022年底,花蓮慈院結合婦產科、影像醫學科、麻醉科以及心臟外科,以跨團隊形式完成一名前置胎盤合併植入性胎盤產婦的剖腹手術,是臺灣東部第一例剖腹手術中可以同步進行骨盆腔動脈栓塞止血的案例,過程順利,母子均安。
十二月三十日恰逢農曆十二月初八,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於這天成道,因農曆十二月稱臘月,又稱臘八節;花蓮慈濟醫院延續每年傳統,準備兩千人份的「慈悲行善臘八粥」,祝福病人、家屬及全院同仁,並分享佛陀成道的故事與喜悅。
臺灣疫情升溫,嬰幼兒至少得長到6個月以上才能接種新冠疫苗,且剛生下的新生兒沒有辦法戴口罩,未滿6個月的寶寶該怎麼保護?花蓮慈濟醫院小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張瑞雲與護兒中心團隊著手研發「新生兒推車防護罩」,增加寶寶的防護也避免飛沫感染的風險。
十二月中旬以來,寒流、大陸冷氣團一波接一波,「追雪」帶來高山旅遊旺季,為了可能發生的緊急醫療需求,合歡山雪季醫療站也將在元旦假期開始啟動,希望可以適時幫助到有需要的遊客。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陳坤詮呼籲民眾,高山旅遊需量力而為,特別是患有心肺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的人,到海拔3000公尺高山旅遊風險較高,應該謹慎評估自身狀況後再出遊。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心臟外科日前受邀參與LIVE DEMO 2022海峽心血管廈門會手術現場轉播示範,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為示範項目,內外科協力演示置換主動脈瓣膜的微創手術。王志鴻副院長表示,自2019年底設立高階整合型手術室(Hybrid OR)啟用至今,花蓮慈院共已完成近40例TAVI手術,病人癒後良好,跨團隊手術技術非常純熟穩定。
為了提升東台灣婦產科疾病治療水平,12月17日,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科微創手術中心舉辦台灣東部婦產科臨床學術研討會。研討會採用實體和線上兩種方式舉行,除了宜蘭、花蓮、台東的婦產科醫護人員之外,也有其他縣市醫師與護理師共襄盛舉,互相交流學習。
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裡,有些人無家可歸,花蓮慈濟醫院在常住志工顏靜曦的帶動下,打包禦寒物資以及準備應景的熱呼呼湯圓,由院長林欣榮、副院長何宗融與護理部主任鍾惠君、高專徐玲玲,將這些愛心物資送到街友手中,祝福他們冬至平安過好年。
圖說:花蓮慈濟醫院在常住志工顏靜曦(右一)的帶動下,打包禦寒物資以及準備應景的熱呼呼湯圓,由院長林欣榮(左三)、副院長何宗融(左一)與護理部主任鍾惠君(左二)、高專徐玲玲,將這些愛心物資送到街友手中,祝福他們冬至平安過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