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負債」效應發酵 小兒多病毒感染致住院量暴增

自二零二二年十月中旬起,花蓮慈濟醫院急門診的兒科病患量開始上升,超過半數求診原因是出現呼吸道症狀,包括呼吸喘、多痰、劇烈咳嗽,合併發燒和嘔吐等情形;至今一個月來,兒科病房幾乎天天滿床。隨著逐步寬鬆的防疫限制,「免疫負債」現象逐漸浮現,是引起這一波兒科病患量暴增的原因之一;花蓮慈院兒科病房主任陳明群表示,近期急門診出現大量小兒病患的現況,除了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副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鼻病毒」等多種類流感病毒的圍攻,也和過去三年間因避免感染新冠肺炎,勤洗手、帶口罩的好習慣讓孩子很少感冒生病,導致體內白血球缺乏與各種細菌病毒作戰的經驗有關。

東區早療先行者梁忠詔 獲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

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部主任暨花蓮縣醫師公會理師長梁忠詔,13日榮獲第26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患有輕度小兒麻痺的梁忠詔醫師,正向面對人生,當上醫師後立志為偏鄉醫療努力,不僅到東臺灣全心投入復健醫療,積極促成「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成立,他帶領兒童復健發展團隊發揮創意幫助發展遲緩的孩子,曾在2015年獲得「早療棕櫚獎」肯定。

守護五千分之一的機率 花蓮慈院兒童外科助女嬰重建肛門直腸

二零二二年七月,在媽媽肚子裡待了33週的吳小妹,早產出生後被發現患有「肛門直腸畸形」,即俗稱的「無肛症」,是新生兒胃腸道異常中常被發現的先天性畸形之一。由於吳小妹媽媽生產時剛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若要立刻為吳小妹做重建手術,手術團隊需要全副武裝,穿著隔離裝備為新生兒開刀,會使手術風險增高;為降低手術風險,花蓮慈濟醫院兒童外科楊筱惠醫師決定先利用擴張器,透過會陰廔管每日幫吳小妹擴張、協助她排便,等到吳小妹長體重成長到3.5公斤,再由兒童外科主任彭海祁和楊筱惠醫師合作為吳小妹開刀,進行「後矢狀正中切開肛門直腸成型術」。

從防疫到長新冠照護 花蓮慈院黃妙慧醫師用愛防疫 獲防疫特殊貢獻獎

花蓮慈濟醫院感染主任黃妙慧醫師,2019年感染科專科醫師訓練結束後,回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不久,就遇到影響全球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與花蓮慈院醫療團隊,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與花蓮縣衛生局,落實進行防疫工作及病人照護,2022年在花蓮縣醫師公會推薦下,榮獲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臺灣防疫特殊貢獻獎。黃妙慧主任說,防疫不是一個人的事,要感謝每個團隊、每份資源以及每個人的付出。

中西醫合療守護偏鄉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獲台灣醫療典範獎

帶著守護病人的心與專業醫療技術,臺南出生的林欣榮院長,受到慈濟基金會證嚴法師守護偏鄉的感召,來到花蓮深耕,打造偏鄉醫院蛻變為救腦救心救命醫院,並且推動健康平權,翻轉東部民眾的醫療困境。2022年在花蓮縣醫師公會推薦下,榮獲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臺灣醫療典範獎。從賴清德副總統手中接過獎項,林欣榮院長說,很感謝大家的肯定,自己當醫師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去到需要的地方,一切都是為了病人好。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慈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