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歲的余小姐第三胎懷孕36周時,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還沒平撫確診的心情,當天晚上就因為腹部劇烈不適,由先生送往之前產檢的醫院,經過醫師評估,需要馬上轉診花蓮慈濟醫院。5月14日凌晨抵達花蓮慈院的余小姐,因為頻繁出現子宮收縮等產兆,加上前一胎是剖腹產,花蓮慈院婦產部產科主任魏佑吉醫師評估,需要緊急進行剖腹產,配合花蓮慈院開設的專責病房婦兒科綠色通道,清晨六點二十三分,順利在負壓手術室為余小姐接生,完成花蓮首例確診孕婦剖腹產手術,新生兒經過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
搜尋-新聞報導
慢性下腹痛是困擾許多女性朋友的煩惱,有時候就算吃了止痛藥或抗生素還是解決不了,所以,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引進體外震波儀,透過非侵入性的體外震波物理治療,來解決造成女性下腹痛原因之一的「骨盆底肌肉筋膜炎」(Myofascial Pelvic Pain Syndrome, 簡稱MFPPS)。花蓮慈院婦產部婦科主任兼婦科微創手術中心主任龐渂醛表示,造成女性下腹痛的原因很多,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骨盆底肌肉筋膜炎。
花蓮慈濟醫院與慈濟大學五月十三日上午舉辦許永祥教授告別式。靜思精舍德寰師父讚揚一生奉獻給病理學、教育的許教授,最後又將大體貢獻給醫療,是大勇大仁大無畏;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郭漢崇以慈濟醫學教育若是一棟大樓,「許教授就是最重要的一根鋼梁」為喻,期許同仁、學生以許教授為榜樣,做一個好老師、好醫生,這應該也是許教授最大的心願。
五月十二日是國際護師節,因臺灣COVID-19疫情確診人數節節攀高,為了避免人員群聚,及保護珍貴的醫療人員,花蓮慈濟醫院在今日改以線上直播的方式,來舉辦「國際護師節表揚大會」及「護理之光長廊」揭幕儀式,與白衣天使們在雲端相會外,也在這缺血的期間,邀約大眾一起挽袖捐出熱血支持護理。
五月起,六至十一歲兒童接種COVID-19疫苗陸續開打,不少爸爸媽媽總是擔心孩子能不能打、打了會不會有副作用,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及護理部,攜手整理QA大補帖,第一部系列衛教影片由蕭宇超醫師、兒科病房副護理長宋景歡來為家長們詳細解答。
5月8日為佛誕日,花蓮地區社區浴佛在在遵守防疫規定要求下,於花蓮靜思堂舉行,由花蓮慈濟醫院與慈濟慈善、教育、人文志業及志工代表與會。
五月第二周周日適值佛誕日、母親節、慈濟日三節合一殊勝日子,為報佛恩、父母恩、眾生恩,花蓮慈濟醫院在院長室主管帶領下,於五月六日下午一點三十分舉行「慈濟56 佛誕祈福活動」,期盼藉由大家虔誠一念心齋戒懺悔,以共同虔誠的心,為天下造福、疫情遠離祈安。
新冠肺炎(COVID-19)每日新增確診人數破萬,疫情對民眾與醫療環境來說都帶來壓力,尤其是民眾如果發現自己快篩出現陽性結果,更會擔心下一步該怎麼做,要去那裡做進一步的PCR核酸檢測,為了照顧快篩陽性的民眾,及時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花蓮慈濟醫院接受花蓮縣衛生局的委託,即日起,在急診室外獨立開設專門線路的快篩陽性-PCR採檢站,除了提供PCR篩檢服務,也會為出現發燒症狀的民眾進行發燒診療、開立藥物。
六到十一歲兒童疫苗於五月五日開打,由花蓮慈濟醫院承接花蓮縣十七所小學的疫苗注射任務,首站來到明義國小,為將近三百位小學生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疫苗,配合中央政策,未滿十二歲孩童的兩劑疫苗施打間隔為十二週,注射劑量是每次零點二五毫升莫德納疫苗,相當於成人接種的半劑。花蓮慈院小兒部周威志醫師表示,接種疫苗雖然能提升保護力,但仍需要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且接種後若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或疑似心肌炎、心包膜炎等症狀,須立即送醫。
四月二十八日,花蓮慈濟醫院再添環境清消利器,三台P1超紫光滅菌機器人(Hyper Light)、二台E3超紫光滅菌機器人到院,分別給護理部、腎臟內科、總務室做病房、血液透析室、電梯、車廂等環境清消滅菌,林欣榮院長指出,希望同仁提供團隊乾淨無虞的空間,以及病人安心就醫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