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嗯」不出來,排便不順,也會影響生長發育。臺灣兒童便祕盛行率約30%,且研究發現慢性便祕的孩童中,接近兩成有體重過輕的情形。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中醫治療便祕的特色,在於有多種方藥可靈活選擇應用,補虛瀉實,標本兼治,不僅可改善孩童便祕外,也能提升與恢復腸胃道消化吸收與排便的能力,幫助孩子發育。
骨質疏鬆症是人老化後最常見的骨骼疾病之一,對停經後婦女來說更是健康問題上的隱形殺手。二十四日上午九點,花蓮慈院骨科部陳英和名譽院長帶領骨科部團隊吳文田主任、骨質疏鬆照護中心葉光庭主任、姚定國醫師,以及高齡醫學中心羅慶徽副院長、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進行「保骨大作戰-骨質疏鬆健康衛教周」啟動儀式,免費為民眾進行骨質密度篩檢,同時透過骨鬆講座,盼能喚醒全民對骨鬆的重視。
近年來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人假日都會選擇宅在家追劇看電影,尤其是有些人的農曆春節假期可以連放九天,如果再配上大吃大喝,不但有可能變成沙發馬鈴薯,還會出現身體關節痠痛的問題。所以,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部特地教大家居家伸展操,讓民眾在家也可以輕鬆舒展身體,遠離久坐、久臥造成的關節或肢體疼痛。
三歲女娃兒誤吞十元硬幣,經以食道鏡夾出後,順利解決危機。不過,家長在送醫前試圖催吐反而造成病人的咽喉與食道有多處糜爛性傷口,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兼耳鼻喉科主任陳培榕表示,食道有異物時,最好的方法就是送醫,使用偏方只可能引發更多的併發症或後遺症。
骨質疏鬆不是老年人才有的煩惱。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副主任葉光庭表示,女性受賀爾蒙影響,在停經後缺少雌激素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多項生理機能的明顯衰退,其中就包含骨質密度下降。骨質疏鬆本身雖然不致命,但可怕之處在於骨鬆引發跌倒,以及骨折後失能的後遺症:在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中,髖關節骨折的患者,一年內死亡率約20%至24%,且存活的病患中有約40%無法自行行走,33%失去自主生活能力或住在護理之家。葉光庭副主任指出,當女性停經後身體缺乏雌激素,會造成蝕骨細胞活性上升,失去與成骨細胞之間的平衡,導致骨質密度急遽下降,尤其在停經後的五至十年內骨質流失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