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親善之家」是醫療團隊與家長協同合作,以家庭為中心建立穩定獲得口腔保健知識的管道,包括牙齒健康及牙周組織的相關衛教、飲食諮詢、口腔問題的預防與治療、孩童的生長發育追蹤,都能透過口腔親善之家夠獲得確實的照護;並且,家庭成員皆應維持至少半年一次的定期口腔檢查,進行口腔預防性照護。研究指出,口腔親善之家的建立,可有效降低家庭支出與時間成本,並減少社會的醫療負擔,若民眾需要更進一步的醫療,能協助轉介至其他專科。
圖說:兒童牙科李嘉諭醫師建議,應讓孩童在1歲前建立「口腔親善之家」,且以家庭為中心穩定獲得口腔保健知識,維持至少半年一次的定期口腔檢查。
「口腔的衛生保健從孩子出生後的日常就開始了。」李嘉諭醫師也強調「幼兒專責醫師」的重要性,指出幼兒專責醫師主責的幼兒健康管理,目的在於銜接母親在孕產期的照護需求,從新生兒開始強化初級照護。尤其在偏遠地區或醫療資源匱乏區,幼兒專責醫師扮演的腳色能夠整合各項幼兒疾病預防及件抗促進的資源,並提升兒童的口腔照護品質和就醫可及性,藉由公共衛生體系、社福體系的連結,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適時且連續性的健康照護。
對於無自主能力的嬰幼兒來說,照護者平時維護口腔健康的做法和教育方式尤為關鍵,李嘉諭醫師表示,家長要照顧好孩子的牙齒,不僅要建立正確飲食習慣,牙齒清潔也不可馬虎,從孩子第一顆乳牙開始,就要使用含氟1000ppm以上的牙膏,每日二次,用完後不必漱口;三歲以前的幼兒僅需米粒大小的牙膏量,三歲以上約需豌豆大小的用量,建議照護者應從旁協助或監督到孩子潔牙到七歲大。
除了為孩子選用合適的含氟牙膏、培養孩子的刷牙習慣、執行監督和刷牙,還包括「避免和嬰孩交換唾液」,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應該擁有自己刷牙用具與餐具,避免口腔內的細菌相互傳播。隨著牙齒數目增加,口腔細菌數也會增加,若是高頻率餵食又疏於清潔,很快產生嚴重蛀牙,李醫師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刷牙時提拉孩子的嘴唇,藉此觀察牙齒表面是否有病灶,並表示高齲齒風險患者,未來再蛀牙的機會更高,即便是從乳牙換成恆牙也依然如此,應遵從醫師建議,定期接受塗氟和診察。
圖說:花蓮慈院婦產部將於6月7日舉辦爸媽教室衛教講座,有婦產部陳姵辰醫師介紹「孕期檢查指南」,
還有兒童牙科李嘉諭醫師分享「嬰幼兒口腔保健」,歡迎爸爸媽媽一起來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