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週一, 18 十二月 2017 00:00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花蓮慈院小兒部由鄭敬楓主任與張博堯醫師坐鎮,鄭敬楓主任表示,花蓮慈院每年有二至三個招生容額。他認為目前兒科病人數量夠、但不會過多,你能夠學到各種疾病的處理方式,又有多一點的時間念書,可以兼顧生活品質。他提醒在座的同學們,EQ最重要!


  家住臺南的陳怡方同學聆聽了小兒科、神經內科以及精神科等師長的意見,讓她釐清了對於未來選科、職涯等各方面的困惑,除了網路論壇的討論之外,今天的提問更讓她獲益良多。由於地緣的關係,大林慈院也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內。

  麻醉部的慣例是一年兩個名額,花蓮慈院麻醉部一般麻醉科黃顯哲主任表示,升任主治醫師的途徑很順暢,今年你們兩位學長的專科醫師考照率也是百分之百。留在花蓮慈院有時間念書、累積知識,我一直強調,住院醫師的學習與訓練(well-training)非常重要,畢竟將來當主治醫師時必須獨當一面,如果學藝不精,醫院也不會要你,到時候喊救命都來不及。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一般麻醉科黃顯哲主任(右一)強調住院醫師訓練的重要。

  家醫科盧星翰醫師與王傑熙醫師認為,去到外面的醫院,總是有被當成外人的感覺;留在自己的醫院,優勢就是「都是自己人」。來自馬來西亞的張愷杰同學在實習時曾經去過大林慈院,他對家醫科很感興趣,因此想要再前往大林慈院深入了解與學習。盧星翰醫師表示,大林慈院家醫科與社區醫學中心的連結較強,這是他們的優勢。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家醫科盧星翰醫師(左二)與王傑熙醫師(右一)回答張愷杰同學(右二)的疑問。

  神經內科許晉譯醫師表示,花蓮慈院的神經內科罕見病例數量多,他鼓勵學弟妹不要因為許多外在的因素而綑綁了自己的職涯,「一開始站在高處,方能往下看見美景。」吳昱心同學專注聆聽學長的意見,讓她對於自己未來想走的小兒科與神經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神經內科許晉譯醫師(左)和吳昱心同學。

大小科同樣熱門 充實自我為首要

  三位醫學生整場座談從頭至尾待在精神醫學科的小桌前,陳彥志醫師鼓勵學弟不論是待在大醫院或小醫院,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小醫院的話,可以選擇上不同的課程來建立人脈,讓別人認識你,有機會能到不同的醫院進行訓練。另外,他也勉勵學妹,精神科常會遇到負面情緒的病人,這時候其實是可以從個案身上了解自己,而這也是一種訓練。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精神科陳彥志醫師鼓勵學弟妹,要積極爭取建立人脈,才能有更完整的學習。

  復健科小桌的座位也幾乎全客滿,葉映廷醫師除了簡介復健科現前的狀況,也關心學弟妹未來選院選科的規劃。復健科現在加進愈來愈多新的治療方式,雖然這些新技術大部分都還是需要到北部去上課,不過實作還是最重要的,現在在花蓮慈院,也開設了很多課程,像是下禮拜就有增生醫學門診。另外,他也鼓勵各位學弟妹若有任何的計畫想法都要提出來,科主任非常的友善,都會支持大家的想法。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復健科葉映廷醫師(右一)簡介復健科現前的狀況,也關心學弟妹未來選院選科的規劃。

  羅子惠同學對眼科和皮膚科有興趣,皮膚科蔡凱淇醫師也與子惠傳承當初選擇各科的經驗,並分享進行住院醫師考試的過程。子惠說,「我喜歡眼見為憑和動手做的科別,所以第一個選擇是眼科,我覺得眼睛是很漂亮的器官,眼球複雜的構造也很吸引我。另外,也想做這方面的研究,替失明的人找到方法。」眼科張家榕總醫師也建議子惠,若之後有計畫以眼科為目標,可以先多加強英文,因為住院醫師的考試會需要英文自我介紹,在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階段因為輪訓的關係,無法讓妳跟到每一場的手術觀摩,但這都還是可以調整的,不過,PGY階段還是要權衡各科別,每一科都要認真學習。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醫學生羅子惠(右)對能動手做的科別特別有興趣,也希望未來能進行相關的研究。

  內科由胸腔內科張恩庭醫師、內科部王智賢副主任及小兒部賴佩君醫師來為學生解答,張恩庭醫師說,「未來風向會變,端看你的生涯規劃和興趣而定,如果想持續做為一名醫生,內科是一個好選擇,無論是在臨床、教學還是研究,這些領域都已經有不錯的發展。」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胸腔內科張恩庭醫師(中)鼓勵醫學生,選你所愛,風向一直在變,現在冷門的科別未來是有發展性的;右一為內科部王智賢副主任。

  醫學生李冠敏希望之後能去大林慈院家醫科進行PGY訓練,她說,「我大七的時候就有去大林實習過,師長都很親切,課程安排也很多元。我喜歡接觸各式各樣的人群,在大林可以到偏鄉的區域跟衛生所合作,雖然我的語言能力不太好,連臺語都不輪轉,不過有接觸就會有進步。另外,顏佐樺學長在大林規劃了整合醫學,將芳香、音樂和園藝治療等等輔助療法結合,我也特別想深入了解這方面的課程。」大林慈院李宜恭主任也與醫學生特別談到最近衛福部推動的「Hospitalist」這個名詞的概念,Hospitalist指的是專職照顧病人的專科醫師,可以彙總不同科別的會診,對病人進行綜合卻又個人化的治療。大林慈院目前規劃將急診和加護病房進行整合,讓各醫師專職於自己的專科,同時也讓需經過不同科會診的病人有更好的照護。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醫學生李冠敏(左)希望能走進偏鄉服務,接觸不同的人群,另外也能學習更多關於全人醫療的相關技能。

習得專業技能 從容面對挑戰

  慈大醫學系的陳姵辰同學,嚮往婦產科極富挑戰的生活,經由婦產科第一年住院醫師李佩蓁及第三年住院醫師黃琦的詳細說明,她更深入了解未來在婦產科學習的重點及方向。黃琦醫師說明花蓮慈院在單孔腹腔鏡的量及盛讚開刀技術優良,李佩蓁醫師則分享:「因為一個年只有一個人,所以所有的病人都是我的,產科不會有訓練不扎實的問題……」因為陳姵辰同學是公費生,她將花蓮慈院、臺北慈院、大林慈院的婦產科都納入考慮之列。

  張兆忏及吳亭諭兩位同學的第一志願是骨科,積極向主治醫師葉光庭請益,葉醫師鼓勵他們勇敢去嘗試,不一定留在花蓮當地。對於院區開放員額的數量,兩人十分關心。家住臺南的張兆忏在實習過程中,深深覺得骨科的工作內容很有挑戰性也很有趣,由於還要面對兵役的問題,目前心中暫時選花蓮慈院作為未來訓練的場域。同為臺南人的吳亭諭也因為喜歡骨科,期待未來能夠學以致用。

  急診主治醫師賴佩芳與林昱惠同學談及急診醫師的薪資待遇還不錯,更指出花蓮是很適合小孩成長的地方,若未來小孩長大後唸大學更可以拚繁星計畫,是CP值很高的地方。賴醫師認為在急診的疾病種類很多,很有趣,但是每次介紹人來花蓮服務,就沒下文了,往往因為無法離開舒適圈,就連說明花蓮的PM2.5很低也無法成為誘因。家住臺南的林昱惠同學表示,想離開家到外頭世界闖一闖,畢竟在花蓮也唸了七年的醫學系,未來若有機會再回來,目前家人還是希望她能夠在家的附近謀職。「診斷的過程很有趣,疾病種類多,要當機立斷,符合自己喜歡挑戰性高的工作性質。」林昱惠同學分享她選擇急診的動機。

  家住花蓮的呂佳穎同學對於放射腫瘤科格外有興趣,她與黃聖耀總醫師(第四年住院醫師)的對談,讓她獲益匪淺。呂佳穎透露,自己的過往學習中,對於「看圖說故事」十分喜歡,一張影像的背後,其實隱含許多病灶線索,有待醫師的專業判讀,為病人揪出病灶來,「看影像是最直接的,它不像其他臨床要去推估,要抽一些不是即時的資料,感覺症狀不是很真實,也不是很可信……」呂佳穎不諱言,喜歡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做。黃聖耀醫師告訴呂佳穎同學目前放射腫瘤科在臺灣的現況,也談到年底將有一臺直線加速器加入診斷的行列,輸出的劑量與功率要比先前的機型更高,是治療的利器,可以造福更多病患。

  協力樓大廳後方的幾張小圓桌擠滿了詢問的同學們,臺北慈院由教學部吳燿光部長坐鎮,邱筱宸住院醫師陪同,與六位醫學生暢談在臺北慈院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點滴及甘苦。原本將放射腫瘤科列為第一志願的呂佳穎同學,得知沒有容額,便積極詢問第二志願影像科,吳燿光部長立即幫呂同學確認影像科的容額。邱筱宸醫師也分析在臺北大都會區的交通便捷性,要到各專科醫學會參與會議或研習、演講等,交通上佔了地利之便,搭乘捷運,在半個小時之內就可抵達,沒有外縣市遠道而來的問題。與談中,也有醫學生表達對急診有濃厚的興趣,希望未來能夠在臺北慈院習得專業技能,嘉惠病患。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慈大醫學系的陳姵辰同學(右),嚮往婦產科極富挑戰的生活,經由婦產科第一年住院醫師李佩蓁(左)及第三年住院醫師黃琦(中)的詳細說明,她更深入了解未來在婦產科學習的重點及方向。(攝影/黃昌彬)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張兆忏(左一)及吳亭諭(右二)兩位同學的第一志願是骨科,積極向主治醫師葉光庭(右一)請益,葉醫師鼓勵他們勇敢去嘗試,不一定留在花蓮當地。(攝影/黃昌彬)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急診部主任賴佩芳(中)與林昱惠同學(右)談及急診醫師的薪資待遇還不錯,更指出花蓮是很適合小孩成長的地方,若未來小孩長大後唸大學更可以拚繁星計畫,是CP值很高的地方。(攝影/黃昌彬)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家住花蓮的呂佳穎同學(左)對於放射腫瘤科格外有興趣,她與黃聖耀總醫師的對談,讓她獲益匪淺。(攝影/黃昌彬)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臺北慈院由教學部吳燿光部長(左四)坐鎮,邱筱宸住院醫師(左一)陪同,與六位醫學生暢談在臺北慈院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點滴及甘苦。(攝影/黃昌彬)

掌握未來趨勢 朝夢想前進

  去年花蓮慈院外科的PGY招生全滿,踏入醫學院的第一天起,便對外科極感興趣的何宜蓁也把握良機,向花蓮慈院的外科部王健興副主任以及神經外科陳冠斌醫師請益,也以視訊向大林慈院外科請益。何宜蓁大學時原本就讀臺大經濟系,後來發現志不在此,隔年重考進慈濟醫學系,唸書時,她常聽人說,等妳一進臨床,就會知道外科有多辛苦,可是她進入臨床後,對外科的興趣卻更加強烈,她相信「做自己有興趣、真正想做的事,是不會覺得累的」,而神經外科、乳房手術等正她覺得引人入勝的志趣之所在,也希望有機會朝夢想前進。

  陳冠斌醫師勉勵同學們在訓練過程中充實自己,滿足對技術的需求。他也提醒,會來到醫學中心門診的,多半是處理較為困難的病人,因為簡單的病例已經在區域醫院就處理完畢。當年他還是住院醫師時,曾經去過臺北榮總受訓,若是留在花蓮慈院,想要去國外受訓也沒問題,在林欣榮院長的帶領之下,更有幹細胞相關研究的優勢。此外,在住院醫師階段,就可以進行臨床研究,參考健保資料庫,著手論文的撰寫。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外科座談由外科部王健興副主任(左二)以及神經外科陳冠斌醫師(右二)一齊向同學們進行說明。

  今天在大林慈院實習的兩位同學以及在臺北慈院實習的七位同學,以視訊連線的方式,向花蓮慈院的麻醉科、家醫科、精神科、骨科、皮膚科和復健科師長提問,而有意前往大林與臺北慈院受訓的同學,也在不同的時段分別在三樓的會議室以及一樓的討論室透過視訊請教該院的師長、學長們。

  在臺北慈院進行視訊的同學向學長大林慈院家醫科張舜欽醫師提問,家醫科正走向次專科化,如老人醫學與安寧照護等。慈大畢業的張醫師表示,西醫分科進修、鑽研是趨勢,但是「全人醫療」仍是非常重要的。當家醫科醫師,「進可攻、退可守」,大林慈院在老醫與安寧這兩方面都具有優勢,將來在推動在宅醫療時,非常有助益。

  花蓮慈院骨科部葉光庭醫師在一樓討論室接受臺北慈院實習同學的提問,他表示花蓮慈院骨科部仍有升任主治醫師的容額,在應徵時,看重的仍是成績、學術表現、活動參與以及自我期許等。

招募2018PGY住院醫師(2)分科座談精銳盡出
骨科部葉光庭醫師利用視訊方式向臺北慈院實習的同學們解惑。

  今年的慈濟大學醫學系七年級準畢業生們,求知的欲望非常強烈,儘管表定的說明會已在上午十一點半結束,但是逾十二點時,一樓大廳仍有許多位同學圍繞在外科郭彥辰醫師以及精神科陳彥志醫師身旁請益,足見大家對於選科以及未來生涯規劃的重視。(文/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 沈健民、吳宜芳、黃昌彬、楊金燕 攝影/李玉如、黃昌彬)

閱讀 43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