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週二, 07 八月 2018 00:00

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 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二十多年來投注在幹細胞再生醫療及惡性腦瘤標靶新藥的創新研究上,已有多項成果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為何腦神經外科醫師會發願埋首創新醫學研究領域?答案全在《盤山過嶺》一書中,因為他深知在難症、絕症的病人生命裡沒有「等待」這兩字,「來不及」迫使他帶領團隊不停的向前跑。


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圖:林欣榮院長分享他從學醫、行醫到創新醫學的歷程。(劉明繐攝)

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圖:座談會由慈濟人文志業平面總監王志宏(左起)主持,林欣榮院長的好友、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教授(左二)也應邀談他所認識的林欣榮。(劉明繐攝)

  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右圖:林欣榮院長新書發表會,座無虛席,更有病友從各地趕到松菸會場,祝賀林院長。(人文真善美陳何嬌攝)

  經典雜誌八月四日下午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盤山過嶺──林欣榮教授創新之路》新書發表會,以講座方式由林欣榮院長分享他從學醫、行醫到創新醫學的歷程,他的好友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教授在座談中談他所認識的林欣榮。他的師長演譯基金會董事長石曜堂教授,以及來自教育界、生技界、醫界、慈濟的許多好友也蒞臨會場祝賀。黃榮村指出,他認識的林欣榮院長是整個心被慈悲充滿,以救腦、救心、救生命為醫院經營目標,這是結合了熱情和創新才有辦法做得這麼好。

  四十多年前,一個來自臺南將軍的孩子,第一次「叛逆」父親的期盼,棄工習醫;林欣榮院長說,除了他個人喜歡生物科學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很尊敬回到故鄉將軍開設診所回饋鄉民的黃清舞醫師,覺得從醫「既可以救人,也能養家活口,豈不是一舉兩得?」他很感謝在水利會擔任工程師的父親,知道他的志向,便轉而支持,並建議他報考公費的國防醫學院。

  醫學系第一名畢業的林欣榮,獲得留任三軍總醫院、自由選科的機會,他心想既然要留在三總,就要選擇最有挑戰性也是最有權威的科別——不是心臟外科就是腦神經外科。而身兼總統「御醫」,醫術精湛、聲名遠播世界的神經外科權威典範施純仁教授就在三總,於是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神經外科。

  施純仁教授常提醒學生「身為一個醫生,絕對不能只有專注在臨床,還要懂得深入研究。」醫生不僅是看門診、動手術而已;醫學世界廣袤無垠,鑽研醫學的未知,找出更多治癒疾病的方法與技術,是身為一位醫者的使命。因此林欣榮院長在住院醫師時期,除了臨床,同時在三個實驗室做研究。甚至在升任主治醫師不久,便拿國科會獎學金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攻讀神經外科及生理學博士。

  留美期間,全世界腦移植、再生療法、巴金森氏症治療的嶄新醫學概念,正風行美國,也撼動了林欣榮院長。一九八九年完成學業回到臺灣之後,他就開始投入藥物研發及細胞移植等醫學領域。

  特別是巴金森氏症,因為包括前世界拳王阿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前中研院副院長張光直……,飽受病苦、有志難伸的折磨,讓林欣榮院長深刻體會病人的生命沒有「等待」二字,於是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完成動物實驗,並向衛生福利部申請人體試驗,迫不急待的想進行第一例胚胎中腦組織移植手術,期待這項醫學新技術能替想活下去的無助殘燭,重新點燃對生命的希望。

  因此,林欣榮院長成為開創臺灣將胚胎腦部神經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病人的第一人,當年接受這項治療的病友黃財旺,移植後半年,便開始能正常的走路、爬山,甚至還考上了二專夜校,決定再把過去生病那十年重新活一次。林欣榮院長指出,至今十多年過去了,黃財旺每隔三個月都會在他的門診中出現,來拿藥;更不時堅持要提著「伴手禮」來就診,有時是兩大串粽子、有時是一顆大西瓜,千里迢迢的從高雄來花蓮探望他。

  林欣榮院長也是全球第一位將自體周邊血幹細胞運用在腦中風治療臨床試驗的神經醫學專家,近幾年來,他又帶領團隊陸續完成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肝硬化第一期臨床試驗、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陳舊型腦中風第一期臨床實驗,目前正著手準備進入第二期臨床實驗。

  林欣榮院長擁有四十項國際發明專利,其中與韓鴻志教授、東華大學邱紫文教授帶領團隊,歷經十五年研究開發治療惡性腦瘤的標靶新藥,經技轉長弘生技公司陸續通過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 (FDA)及臺灣衛福部 (TFDA) 的新藥臨床試驗許後,也自2017年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

  林欣榮院長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幹細胞再生療法、惡性腦瘤治療與相關領域新藥研發上,包括惡性腦瘤標靶新藥Cerebraca wafer關鍵技術等,使他自2010年起,先後榮獲美國神經治療及再生學會最傑出獎殊榮、美國國家發明家學會(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NAI)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及美國醫學暨生物工程學院(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IMBE)院士。

  另外,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以「小分子藥物HK-001用於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ALS)」的新藥研究,與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蘇鴻麟教授、陳聖美博士合作的「萬能幹細胞之神經分化關鍵技術」研究成果,也在2017年獲得第十四屆國家新創獎。

  從三軍總醫院、花蓮慈濟醫院、中國附醫北港分院、安南醫院,到再回到花蓮慈濟醫院,《盤山過嶺──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一書描繪了他從求學、行醫、創新研發的生涯故事,包括從不拘小節的軍人到成為證嚴法師弟子領受佛法慈悲的歷程,書中更娓娓道來許多林欣榮院長和病人之間的動人故事,在病苦中洋溢著溫暖與幸福。

  在新書發表會中,林欣榮充滿感恩,感恩證嚴法師、師長、病人、家人、親朋好友、及每位工作夥伴。他更從3C的預防來提醒親朋好友如何顧健康;3C是指腦血管症病(CVA)、冠狀心血症病(CAD)、 癌症(Cancer)等三種疾病,他指出,不要小看平時的小毛病,有些人可能只是頭暈而已,卻没有進一步檢查,若是腦血管阻塞引發的頭暈,後果將不堪設想。

  林欣榮院長強調,3C疾病不是不能預防,而是失敗在「生病才看醫生,醫生只看病人」過時觀念。改變觀念就是「健康時看醫生,醫生看健康人」。透過256 切電腦斷層、腦部磁振造影(MRI)等高科技儀器,可在症狀還未明顯出現前,就將心臟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或癌症的病灶提早發現出來,進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左圖:多次出現在書中的「陳會長」陳廉淯,以臺南同鄉出一個醫界奇葩為傲。
他讚歎林院長走在時代的前端,超前於美國七年即開始在幹細胞的研究。(人文真善美陳何嬌攝)
右圖:長弘生技總裁陳和錦(左)因為向林院長諮詢母親病況而結緣,夫妻兩人轉而支持林院長團隊做惡性腦瘤標靶新藥研發。(劉明繐攝)

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圖:簽書會上,書友反應熱烈,包括現場請購及預訂,超過三千本。(劉明繐攝)

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左圖:全場活動,林欣榮院長(左二)非常感恩王志宏總監(左一起)、靜思人文營運長蔡青兒、李憶慧師姊及北區公傳志工團隊(右圖)及經典雜誌團隊的協助。(劉明繐攝)

閱讀 36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