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26 九月 2016 00:00

醫病共享決策一起來

  「厝邊頭尾說,做氣切病人會快死,所以萬萬不可,是真的嗎?」為了落實響應衛生福利部與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推動「醫病共享決策」,花蓮慈濟醫院今年結合「氣切」宣導與「醫病共享決策」,藉著逗趣短劇演出現實中遇到的狀況外,還製作動畫影片宣導,邀請民眾響應「我的身體,我做主!」。

「你ㄟ聲,我ㄉㄟ聽」 醫病共享決策一起來

「你ㄟ聲,我ㄉㄟ聽」 醫病共享決策一起來
圖說:花蓮慈濟醫院今年結合「氣切」宣導與「醫病共享決策」,邀請民眾響應「我的身體,我做主!」

「你ㄟ聲,我ㄉㄟ聽」 醫病共享決策一起來  「你ㄟ聲,我ㄉㄟ聽」 醫病共享決策一起來
圖說:宣導活動除了有逗趣短劇呈現民眾對氣切的常見迷思(左圖)外,花蓮慈院胸腔內科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劉迪塑(右圖)也分享氣切與「醫病共享決策」的正確觀念。

  常有病患或家屬一聽要做「氣切」宛如割喉嚨,會有「做氣切不就快死了?」、「氣切不就要靠呼吸器,一輩子都不能拔管?」、「氣切病人都會拖很久……」、「喉嚨氣切傷口會感染……」等迷思。花蓮慈院胸腔內科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劉迪塑表示,決策共享的第一步在於破除迷思,其實氣切本身不是一種治療,可是它卻是病人連接呼吸器和抽痰的「必要安全通道」,尤其是呼吸器仰賴的病人氣切之後,可以避免長期插管的併發症,減少對聲帶的傷害,也可以開始練習說話與進食,提升生活品質。

  許多病人最怕氣切,多半是因為十分疼痛,也無法開口說話,有些家屬甚至覺得氣切就代表病情無望,只會不斷惡化,所以十分抗拒氣切,花蓮慈院醫療團隊透過狀況劇與動畫影片宣導,讓民眾對「氣切」的決定更有概念。劉迪塑強調,過去在病房向家屬提出氣切時,病人及家屬往往別無選擇,只能照單全收;但這幾年,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強調「醫病共享決策」,希望能讓病人、家屬也能成為醫療決策團隊的成員,表達出自己的價值觀與喜好,進而討論出一套對病人最妥當的治療方式。

「你ㄟ聲,我ㄉㄟ聽」 醫病共享決策一起來  「你ㄟ聲,我ㄉㄟ聽」 醫病共享決策一起來
左圖:活動現場以活潑有趣的方式,搭配有獎徵答,讓民眾輕鬆瞭解「醫病共享決策」的概念。
右圖:候診民眾主動簽署「我的身體,我做主」的響應卡,宣示響應醫病共享決策活動。

  「我的身體,我做主!」花蓮慈院醫務秘書李毅表示,傳統的就醫觀念逐漸翻轉成「醫病共享決策」的時代,由病人、家屬一起跟醫師討論病情,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不再是由醫師片面決定,但觀念的改變仍須靠大家加強宣導,讓醫療團隊能瞭解箇中好處,也推廣讓病人能有知的權利,促進醫療品質的再進化及優質化。  活動現場以活潑有趣的方式,搭配有獎徵答,讓民眾輕鬆瞭解「醫病共享決策」的概念外,醫療團隊還邀請候診民眾簽署「我的身體,我做主」的響應卡,宣示響應醫病共享決策活動,重視自己的醫療權益,也祝福所有病人健康平安。

閱讀 32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