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週二, 04 八月 2020 15:07

長者住院不失能 高齡友善復能教室啟用

  花蓮慈濟醫院在八月四日上午啟用「高齡友善復能教室」,讓長者在住院的同時,也能接受認知訓練、職能訓練、上下肢肌力訓練機及座式踏步機等多元的復能治療

,幫助年長的病人預防衰弱及延緩失能。最近因腹膜炎住院治療的六十六歲謝女士表示,因為有治療師的耐心指導與鼓勵,讓她忘記訓練過程的勞累,雙腳走起路來也比以前變得更有力。

  全球人口老化快速,臺灣已邁入高齡社會,老人的醫療照護逐漸受到重視,尤其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住院,在長期臥床及活動量減少的情況下,可能越住越失能,不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連站都站不起來。

  「老年醫學科病房內,有八到九成的病人,都有復能的需求」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表示,過去復健都是安排在床邊或病房走道邊,不僅場地受限外,病人分配到的訓練時間也有限,所以在老年醫學科病房外,特別規劃「高齡友善復能教室」,並設置上下肢肌力訓練機及坐式踏步機等六種復健儀器,讓病人能接受多樣的訓練項目,不僅活動內容更加有趣,復能的效果也更好。

  在高齡友善復能教室,有職能治療師設計促進病人認知、關節活動度、手腳靈活度等治療課程;物理治療師,則利用各種儀器協助長者改善疼痛、促進肌力及心肺功能等。若是治療過程中,發現病人出現新的問題,也可以即時讓病房團隊進一步評估處置。

  高聖倫主任指出,為了促進長輩對「復能」的認知,復能教室採用柔和的自然光,牆壁布置貼有花蓮早期的地標和景點,讓長者再做復健訓練時,也能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或是直接欣賞窗外美麗的中央山脈風景等。另外,希望一起接受復能治療的病人,也因有伴互相鼓勵,一起進步,「復健課程」已是高齡病人最期待的事。

  六十六歲的謝女士,半年前因腰椎骨刺開過刀,最近又因腹膜炎而住院,常雙腳麻又無力,得倚靠助行器行走,這次經過團隊評估及物理、職能治療師為她設計專屬的復健訓練,謝女士開心說,現在走起路來雙腳比以前更有力,雖然復健時會累,但一旁的治療師耐心指導及鼓勵,也讓她願意繼續做復健,還說「要活就要動!」。

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右)為謝女士加油打氣,一旁物理治療師黃意雯(中)指導謝女士使用復健儀器。  花蓮慈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左)與復健部主任梁忠詔(右)表示,「高齡友善復能教室」讓長者在住院的同時,也能接受認知訓練、職能訓練、上下肢肌力訓練機及座式踏步機等多元的復能治療,幫助年長的病人預防衰弱及延緩失能

高聖倫醫師說,雖然有些長輩一開始很排斥復健,但是接受訓練課程後,發現自己的精神和體力恢復得更好了,出院返家後,願意持續接受居家復能的安排。

  有許多人以為年紀大了,沒有力氣或者身體虛弱都視為正常老化的現象,事實上,包含走路沒有力氣、精神不好,或是容易疲倦,甚至連生活都無法自理......等,只是老年衰弱的現象,高聖倫醫師提醒,長者若能進行完整評估,接受復能治療方案,經過一段時間,就能有預防衰弱、延緩失能的效果,也期待將這樣的概念帶進高齡照護未來的趨勢。

復能教室採用柔和的自然光,牆壁布置貼有花蓮早期的地標和景點,讓長者再做復健訓練時,也能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

  高齡暨社區醫學部副院長羅慶徽表示,老年醫學科自2018年設立病房以來,主要收治六十五歲以上高齡且具多重疾病或身心失能病人,以患有泌尿道感染、肺炎、急性胃潰瘍居多,除急性醫療照護之外,並進行包含認知障礙、情緒狀態、譫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及復健可行性等周全性評估。病房照護團隊還包含營養師、社工師、藥師、物理及職能治療師等共同照護,只要病人一住進病房,平均二十四小時內就能完成病人評估,並擬定專屬的治療與復健計畫。

  高齡長者的認知及身體功能是影響他們住院預後的重要因素。林欣榮院長表示,希望透過跨領域團隊的照護及多元復能訓練,達到預防衰弱、延緩失能的照護目標,讓高齡病人住院時不用擔心身體越來越虛弱、失能等情況發生,且在經過復能訓練後,甚至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也幫助老人家找回有尊嚴的生活。

閱讀 0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