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週三, 03 二月 2021 11:33

高山症狀勿輕忽 身體健康也可能發生

  素有「雪鄉」之稱的合歡山於今年一月八日降下冬初雪,許多遊客為了一睹雪季景色上山遊玩,卻在山上出現高山症狀,情況危急時甚至有生命危險。

為了減少高山症導致的憾事發生,早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當時的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胡勝川就帶領團隊到合歡山進行假日雪地醫療,讓發生高山症或身體不適的遊客可以即時獲得醫療幫助。

  二十三歲的小莉(化名)平時作息良好,飲食也相當清淡均衡,日前因公事乘車到合歡山松雪樓,路程中隨著海拔攀升感到愈來愈不適,原以為是暈車的緣故,抵達松雪樓下車後,莫名噁心反胃的感覺仍持續不斷並未消失,直到在松雪樓雪季醫療站駐點的花蓮慈院醫護人員進行給氧處置,吸了純氧的小莉終於緩解不適,才意識到自己可能不是暈車,而是高山症發作。

  當人們位於海拔兩千五百米以上出現頭暈、頭痛、嘔吐等症狀,是身體因為低壓、低氧的高海拔環境而產生的生理變化,這些因高海拔環境導致的健康風險,在醫學上稱為「高海拔疾病」,俗稱高山症。為了讓病患能即時獲得治療,花蓮慈院急診部自一九九八年開啟合歡山雪季醫療站傳統,二十多年來始終在海拔三千米的寒冷冬日裡,守護遊客的生命健康。

  「就算是平常身體健康的民眾,也有可能上山之後高山症就突然發作了。」花蓮慈院急診部陳坤詮主任指出,引起高山症的主要原因和個人體質相關,與性別、年齡或個人體力的關係則較少,即便是經常上健身房運動的人,也依然不能大意;假如是原本就對缺氧環境特別敏感的族群,包括有不穩定心絞痛、肺高壓或是嚴重的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等等,都應該盡量避免到高山旅遊。

  高山症類型有三: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和高海拔肺水腫,其中急性高山症最為常見,而高海拔腦水腫與高海拔肺水腫致死率較高。急性高山症的輕度症狀包含頭痛、頭暈、倦怠、噁心、失眠等等;若出現嘔吐及劇烈頭痛的情形,即為中度症狀,此時如果沒有立即做適當的醫療處置,病況可能進一步加劇成重度,導致意識不清、步態不穩,甚至開始呼吸困難。

  在合歡山尚未設置醫療站以前,幾乎每遇到雪季,都會發生遊客死亡的不幸事件,而有了花蓮慈院上山駐站開啟先河,花蓮縣衛生局自二○○五年起整合花蓮慈院、門諾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等,固定每年冬季上合歡山駐點守護,迄今已第十七個年頭。

  那麼該如何預防高山症呢?陳坤詮主任表示,若有前往高海拔山區的行程,可以前一晚先在中海拔處停留,給身體適應的時間,避免上升速度過快,產生嚴重高山症狀;此外也建議行前至門診請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及病史,遵照醫囑進行預防性服藥。

閱讀 0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