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週三, 11 十二月 2024 16:31

台灣醫療科技展系列-AI助力居家護理 花蓮慈院攜手慈大與南臺科大開發「AI傷口辨識系統」

面對居家及臨床護理繁忙工作、訊號不穩影響傷口判讀等挑戰,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與慈濟大學、南臺科技大學聯手研發「AI傷口辨識系統」,透過人工智慧協助護理師進行傷口分析,提升傷口照護品質。12月7日上午,團隊於台灣醫療科技展中,與各界分享研發的初心。

  花蓮慈院傷口造口小組自2020年起推動「傷口遠距諮詢模式」,透過「傷口APP」拍攝病患傷口影像,記錄評估資料並上傳至雲端平臺,由院內專家提供遠距諮詢與建議,這項模式至今已邁入第5年,照護超過一千位的病患。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許美玉表示,在居家或臨床護理現場,護理師需要同時處理換藥、測量傷口範圍、紀錄病情、拍攝傷口影像等多重任務,加上有時因訊號不佳導致無法即時判讀傷口,增加了工作負擔。

  為解決這些問題,在慈濟大學研究發展處副研發長林祝君牽線下,花蓮慈院與南臺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合作開發「AI傷口辨識系統」。林祝君副研發長說,慈大近年與南臺科大合作,藉由跨校跨域的合作獲得多項國際發明展,一聽到花蓮慈院傷口造口小組在尋找合作夥伴,就推薦南臺科大團隊給花蓮慈院團隊。

  「護理師只要戴上AR眼鏡,搭配口說敘述傷口,AI智能傷檢助理能即時辨識傷口與整合資訊。」現場南臺科大團隊展演AI傷口辨識系統,助理教授陳銘哲表示,團隊藉由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 智能眼鏡搭配壓力性損傷傷口管理模組,創新實現解放雙手的目標,目前以傷口潰瘍範圍、組織狀況以及損傷等級,進行模組訓練,目前辨識率達到90%。

  「團隊以解放雙手,掌握效率為目標之外,也希望藉由AI指引正確的療傷方法。」護理部主任鍾惠君說,期待未來這套系統結合人工智慧技術,能自動分析護理師拍攝的傷口影像,進行傷口分類、範圍測量與評估,讓護理師在不受訊號影響的情況下,快速得到建議處置方法,讓病人得到更好的照護,而這套系統為初步模型,下階段預計將進入臨床場域驗證。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這項創新技術的發展不僅是提升護理師的照護效率,也能減輕他們的負擔,更是希望讓病患不僅在醫院有高品質的醫療照護,出院返家後,傷口也能同樣得到專業的傷口照護。

s S 54091839s S 54091841

左圖: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與慈濟大學、南臺科技大學聯手研發「AI傷口辨識系統」,透過人工智慧協助護理師進行傷口分析,提升傷口照護品質。(周素瓊/攝)
右圖: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這項創新技術的發展不僅是提升護理師的照護效率,更是希望讓病患不僅在醫院有高品質的醫療照護,出院返家後,傷口也能同樣得到專業的傷口照護。(周素瓊/攝)

s S 54091843s S 54091845

左圖:護理部主任鍾惠君說,團隊以解放雙手,掌握效率為目標之外,也希望藉由AI指引正確的療傷方法。(周素瓊/攝)
右圖:慈濟大學研究發展處副研發長林祝君牽線下,花蓮慈院與南臺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合作開發「AI傷口辨識系統」。(周素瓊/攝)

s S 54091847sS 54091851 0

左圖: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許美玉表示,在居家或臨床護理現場,護理師需要同時處理換藥、測量傷口範圍、紀錄病情、拍攝傷口影像等多重任務,加上有時因訊號不佳導致無法即時判讀傷口,增加了工作負擔。(周素瓊/攝)

s S 54091852 0s S 54091849 0

右、下圖:現場南臺科大團隊展演AI傷口辨識系統,助理教授陳銘哲表示,團隊藉由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 智能眼鏡搭配壓力性損傷傷口管理模組,創新實現解放雙手的目標,目前辨識率達到90%。(周素瓊/攝)

 

閱讀 0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