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新聞報導
具有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讓人人聞之色變,尤其在醫院裡隱藏更多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二月廿七日公佈十二種抗藥性細菌名單,按危險程度分三級。其中被列為最危急第一級的包括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與腸道桿菌(Enterobacteriaceae)三種超級細菌,花蓮慈濟醫院病毒專家陳立光醫師,預見國際衛生防疫的困境,早已開始研究可以「吃掉」這三種細菌的「噬菌體」,並研發出「噬菌體清潔劑」,建立了超級細菌預防的方法,目前已經運用於防範花蓮慈濟醫院的院內感染措施,成效顯著。
身高191公分的傅伯勳,21歲,是位運動健將,擔任大學排球隊的攔中手。傅先生在去年底發生車禍意外,就醫後先處理手部外傷,其他部位經檢查,並無大礙。今年二月中,突發性的失憶加上四肢癱軟,輾轉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由神經外科陳冠斌醫師收治。經診斷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醫療團隊緊急為傅先生進行「穿顱引流慢性硬腦膜下血塊」手術。術後傅先生復原情況良好,已順利出院返家。
除了優良的醫療技術及設備,友善的空間規劃也是影響醫療品質很重要的一部分!二月六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帶領醫療、護理、行政及志工團隊正式啟用
超級細菌就是對於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細菌,一旦造成感染,往往會讓醫療團隊十分頭痛,嚴重時更可能會帶走病人的生命。為了對抗超級細菌,花蓮慈濟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陳立光與團隊研究找到能殺死超級細菌的「噬菌體」,有效降低病人感染的風險,獲得國家新創獎的臨床新創獎,以及經理人月刊頒發社會公益創新類的年度Super Mvp獎項。
花蓮慈濟醫院的醫療水準及醫療科技研發,獲得國際間肯定,2016年全球醫院網路排名(CSIC The Ranking Web of World Hospitals)中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十三位。在幹細胞治療腦神經病變領域,居全球領導地位的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也成為著名的國際再生醫學期刊《CELL TRANSPALNTATION》主編。1月5日上午,十點於花蓮慈院協力樓一樓進行期刊編輯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