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新聞報導

服藥停看聽 拒用來路不明藥物

  近日假藥風波頻傳,除了降血脂用藥排名第一的「冠脂妥」爆出假藥,現在更傳出降血脂用藥「力清之」、「維妥力」、及降血糖常見藥物「佳糖維」等3款國內暢銷藥物,民眾也有可能買到假藥!花蓮慈濟醫院藥劑部主任劉采艷表示,目前傳出可能有假藥混雜的藥物,都屬於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慢性病用藥,請民眾首先不要自行停藥

培養病毒吃細菌 古老「噬菌體」對抗超級細菌有解

  具有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讓人人聞之色變,尤其在醫院裡隱藏更多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二月廿七日公佈十二種抗藥性細菌名單,按危險程度分三級。其中被列為最危急第一級的包括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與腸道桿菌(Enterobacteriaceae)三種超級細菌,花蓮慈濟醫院病毒專家陳立光醫師,預見國際衛生防疫的困境,早已開始研究可以「吃掉」這三種細菌的「噬菌體」,並研發出「噬菌體清潔劑」,建立了超級細菌預防的方法,目前已經運用於防範花蓮慈濟醫院的院內感染措施,成效顯著。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男大生昏迷 「開竅」手術半小時解病苦

  身高191公分的傅伯勳,21歲,是位運動健將,擔任大學排球隊的攔中手。傅先生在去年底發生車禍意外,就醫後先處理手部外傷,其他部位經檢查,並無大礙。今年二月中,突發性的失憶加上四肢癱軟,輾轉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由神經外科陳冠斌醫師收治。經診斷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醫療團隊緊急為傅先生進行「穿顱引流慢性硬腦膜下血塊」手術。術後傅先生復原情況良好,已順利出院返家。

積液性中耳炎合併腺樣體肥大 男童術後重拾正常聽力

  就讀小學四年級的黃小弟,上學期成績大幅退步,老師發現他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懷疑是聽力問題。去年底,黃小弟在父母的陪同下到花蓮慈院就診。耳鼻喉科主任陳培榕副院長確診黃小弟患有「積液性

活化空間友善醫療 花蓮慈院啟用新診區

  除了優良的醫療技術及設備,友善的空間規劃也是影響醫療品質很重要的一部分!二月六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帶領醫療、護理、行政及志工團隊正式啟用

靜脈曲張別恐引發嚴重血栓性靜脈炎

  每到冬天,靜脈曲張患者往往覺得比較不痛,血管看起來比較不凸,殊不知,此刻是最容易發生血栓性靜脈炎的高危險時期。花蓮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俊達表示,腿部靜脈曲張輕微時如蜘蛛網般突起,嚴重時會產生潰瘍、感染、出血以及引發血栓性靜脈炎,此時靜脈內的血塊可能隨著血液流動,進入肺部,導致肺栓塞,嚴重時可能會猝死!

噬菌體對抗超級細菌 陳立光獲國家新創獎

  超級細菌就是對於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細菌,一旦造成感染,往往會讓醫療團隊十分頭痛,嚴重時更可能會帶走病人的生命。為了對抗超級細菌,花蓮慈濟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陳立光與團隊研究找到能殺死超級細菌的「噬菌體」,有效降低病人感染的風險,獲得國家新創獎的臨床新創獎,以及經理人月刊頒發社會公益創新類的年度Super Mvp獎項。

醫療研發國際獲肯定 讓世界看見閃耀臺灣之光

  花蓮慈濟醫院的醫療水準及醫療科技研發,獲得國際間肯定,2016年全球醫院網路排名(CSIC The Ranking Web of World Hospitals)中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十三位。在幹細胞治療腦神經病變領域,居全球領導地位的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也成為著名的國際再生醫學期刊《CELL TRANSPALNTATION》主編。1月5日上午,十點於花蓮慈院協力樓一樓進行期刊編輯揭牌儀式。

步態不穩、失智恐罹患腦積水

  今年九十一歲的宋伯伯,近一年來走路越來越緩慢、不穩,且時常跌倒,記憶力也大幅減退,甚至出現小便失禁的情形,宋伯伯開始不願與人溝通,原本開朗活潑的個性也逐漸消失;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宋伯伯罹患了水腦症。經過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林欣榮院長、邱琮朗主任進行腰腹腔引流手術,將腦室積水引流至腹腔,術後預後狀況良好。宋伯伯的家人說,手術後伯伯比較有力氣站起來,且小便失禁次數變少、步伐也變大,我們才真的放下心來。

三九天灸療 調理虛寒過好冬

  「三九天,貼三九貼!」有過敏性鼻炎、容易反覆感冒,以及手腳冰冷、生理痛等症狀的民眾有福了!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團隊即將開辦「三九天灸療」療程,遵循古法,在寒冬時節,於人體特定穴位敷貼特製藥物,「預防寒氣入侵」,從而增加人體抗病能力,達到治療及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花蓮慈院中醫部將在12月24日起設立特別門診,即日起受理預約掛號。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