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源呼籲:巴金森以藥物與手術治療為主流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巴金森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群聚有關。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表示,造成巴金森病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與環境等,單純強調是腸胃細菌造成的,恐有誤導民眾觀念之虞。《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只能說明腸胃細菌可能為巴金森病的影響因子。

B型肝炎成功痊癒 不停藥是關鍵

  「個案已產生B型肝炎抗體,確認B型肝炎治療成功!」今年53歲的蔣先生,30年前確診患有B型肝炎。在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主任胡志棠的治療下,日前,蔣昕明先生已產生抗體,確認B型肝炎治療成功!多年來已成功治癒十位B型肝炎患者的胡志棠醫師表示,B型肝炎在臺灣的盛行率為20%,能完全痊癒的機率約5%,關鍵點就在於「不間斷用藥、不要停藥!」

五位護理人員榮獲表揚

  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今年度優秀護理人員選拔活動,花蓮慈濟醫院共有五位護理同仁獲獎,護理部督導方淑華、教學護理長李惠珍獲優秀護理人員「優秀獎」;門診護理長王長禱、安寧居家照護護理師陳純純、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黃小英獲得優秀護理人員「優良獎」的肯定。花蓮慈院至今已有十四位護理人先後獲得這項殊榮。

脊椎壓迫性骨折新選擇

  今年四十五歲的梁小姐停經十年以上,去年滑倒後突然後背劇痛,且痛到幾乎無法行走,前來花蓮慈院就醫。經檢查發現梁小姐的第二腰椎發生因骨質疏鬆症導致的脊椎壓迫性骨折。脊椎受到低能量的擠壓(自站立或坐著的高度跌落地板的能量),導致椎體瞬間被壓垮,患者通常會承受劇烈疼痛,活動受限,甚至駝背變形。

解開身體枷鎖 DBS治療肌張力障礙

  因為罹患肌張力不全症,今年五十一歲的吳國正,發病時,全身扭曲的就像是麻花一樣,輾轉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十一年前接受深部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之後,才恢復正常生活,但是電池沒電之後,全身不受控制的狀況更加嚴重,2016年在慈濟基金會的補助下,進行第二次手術。吳國正的哥哥表示,家人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弟弟,也謝謝醫護團隊沒有放棄過我們。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慈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