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優良的醫療技術及設備,友善的空間規劃也是影響醫療品質很重要的一部分!從今年11月開始,花蓮慈濟醫院啟用全新的復健門診與治療室
搜尋-新聞報導
堅守醫療崗位近四十年、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超過十九年的感染科王立信副院長,今年榮獲花蓮縣醫師公會第十屆醫療奉獻獎,並於年度醫師節慶祝大會上接受表揚。王立信感謝花蓮醫界優秀前輩的承讓,讓他獲得醫療奉獻獎,這次獲獎真的是大家承讓。
孕育生命,是女性獨有的天賦,更是生命中的重要旅程。患有巧克力囊腫未治療的婦女,卻有百分之75的機率無法懷孕。楊雅雯女士患有巧克力囊腫約7公分多年,兩年前囊腫無預警破裂造成急性下腹痛及腹膜炎,緊急由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龐渂醛醫師為其執行手術,手術順利。術後復原良好的楊女士,成功傳來懷孕喜訊,並於今年八月以自然產方式生下一健康寶寶。
長弘生物科技公司與花蓮慈濟醫院於四月二十七日簽署合作意向書,並委託花蓮慈濟醫院執行「以標靶新藥Cerebraca® wafer合併Temozolomide (TMZ)治療惡性腦瘤之第I/IIa期人體臨床試驗」,測試新藥用在人體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期許在未來能夠幫助需要治療的惡性腦瘤病人。
結腸直腸癌肛門癌、腸道炎症、急性憩室炎等腸道疾病需接受造口手術以提供排泄通道,因為沒有括約肌控制排便,造口病人必須貼上的便袋收集糞便。花蓮慈濟醫院傷口造口護理師徐小惠、許美玉發揮巧思,從實際照護病患過程中創新研發「造口袋清潔裝置」,增加病人在清潔、排空造口袋的便利性,也因為這項貼心的設計,讓花蓮慈濟醫院傷口造口護理師許美玉、徐小惠以及慈濟科技大學研發長林祝君獲得2017年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的金獎。
花蓮慈濟醫院為進一步研究胃食道逆流症的診斷與治療,與國際胃食道逆流症專家Michael F. Vaezi教授合作,專案引進內視鏡食道黏膜阻力測量(Mucosal Impedance)儀器,目前全球只有美國三家醫學中心有這項設備儀器。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健麟指出,這是亞洲第一台,可快速精準判定胃食道逆流症的「真假」與嚴重程度。
「怎麼會拔個河就差點死掉?真的沒想到會發生在我身上。」44歲的劉志泰先生,八月底回部落參加豐年祭拔河比賽時,突然休克,失去呼吸、心跳,經現場族人急救後,緊急送往花蓮慈濟醫院急診,診斷為「致命性心室性心律不整」。為預防再次猝死,心臟內科張懷仁醫師為劉先生執行「植入式心臟去顫器」置放手術,手術成功,術後四天即順利出院。劉先生感恩的說,「我真的很幸運,謝謝所有幫我急救的朋友,更謝謝花蓮慈院,讓我能『死而復生』!」
花蓮慈濟醫院獲頒中華民國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第十八屆「十大傑出企業」!這是花蓮慈院繼2006年獲得第十屆傑出企業「金峰獎」之後,再度獲得醫藥類的殊榮,也是台灣醫療院所唯一獲獎的機構。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以專業傑出領導能力榮獲「十大傑出領導人」。
「我臉上黑黑的這個是『胎記』,但是我不會不喜歡它。」四歲的吳小弟,童顏童語的描繪著臉上幾乎占滿半張臉,在醫學上稱做「血管瘤」的暗黑色印記。為了增進民眾對血管瘤的疾病認識,並提供醫療諮詢與資源,花蓮慈濟醫院與慈濟東區人醫會、陳明庭血管瘤基金會、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資生堂社會關懷美容中心,於二十四日下午在花蓮慈院美容中心門診舉辦血管瘤義診。為三十位與會民眾提供義診服務,並分享「血管瘤認識」、「修飾化妝諮詢」講座。
七十七歲的郭美珍女士,飽受腰痛之苦長達六十年,近期疼痛加劇,「痛到沒辦法走路!」,到花蓮慈濟醫院疼痛門診就醫。疼痛科主任王柏凱確診郭女士患有「薦髂關節疼痛」,屬於下背痛的一種,王柏凱主任為郭女士進行「高頻熱凝療法」。郭女士說,「治療完我都不會痛了,還可以走路。」病情好轉的郭女士,更開心地和家人到日本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