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從2022年承辦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山地鄉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在秀林鄉推動全人照護多年,整合專業醫療與資通訊科技的智慧AI應用,提供「以人為中心」的全人、全戶、全隊、全程、全健康的照護模式成效良好,吸引日本株式會社日本總合研究所(以下簡稱日本總研),在3月19日前來花蓮慈院交流並實地走訪秀林鄉衛生所,了解臺灣全人照護及基礎醫療體系的發展。
搜尋-新聞報導
在醫療團隊中,陪伴在病人身邊時間最長的職類就是護理人員,為了提供高品質的醫療照護,同時因應全球護理師荒的困境,花蓮慈濟醫院積極推動護理人才培育,開辦護理一百分計畫,每年提供全臺灣至少一百名公費培育名額。3月20日下午,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與護理顧問王棋、護理部主任鍾惠君、副主任呂基燕,親自到慈濟科技大學與超過一百五十名四技部三年級的護理生力軍面對面,分享護理職場的實況與慈濟醫療人文的特色,也邀請這群準護理師們加入花蓮慈濟醫院大家庭,成為守護生命的健康家人。
三月二十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至台灣電力公司花蓮區營業處舉辦健康促進講座,由醫務秘書李毅帶來「日日有新知」飲食衛教,和物理治療師李祐如帶領台電同仁進行嬋柔運動。臺灣具備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全民健保,民眾能獲得較高的醫療服務水準且就醫相對便利,但李毅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照顧身體健康是所有人當下即應重視的議題,因此,花蓮慈院除了定期在院內舉辦健康促進活動,團隊也走出醫院衛教推廣,以提升全民健康識能。
每個巴金森病病友的症狀與治療過程都不一樣,雖然過程無法複製,但是醫療團隊及病友之間的交流,對巴金森病友與家屬來說,是有很高參考價值的寶貴經驗,所以,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舉辦《巴金森病88問》線上讀書會,3月15日特地邀請花蓮慈濟醫院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醫療團隊(以下簡稱:巴金森中心)與巴金森病病友共讀。
勞動部職安署北區中心與花蓮慈濟醫院3月15日合辦「職場健康促進暨局限空間危害預防研習會」,除了簡任技正林志強主講法規與政策、檢查員張崧慶說明局限空間危害預防實務,還有中醫部何宗融副院長、賴俊宇醫師帶動演練太極八法強化核心肌群訓練,以及醫務祕書李毅透過「日日有新知」影片分享如何吃出核心肌群,整場學員滿意度高達98%。
為了有效改善並預防醫療事故及醫療爭議事件,衛生福利部徵求醫院開辦醫療事故關懷及醫療爭議協助服務標竿獎勵計畫,3月14日下午,邀請獲獎勵計畫核定之各級醫院共同舉辦計劃分享會。現場由藥害救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雯代表衛生福利部頒發「112年度醫療機構辦理醫療事故關懷及醫療爭議協助服務標竿醫院獎」,守護東部地區三十八年的花蓮慈濟醫院,由院長室醫療秘書李毅代表領獎。
67歲梁女士4年前因腦動脈瘤破裂導致出血性中風,經過搶救幸運救回一命,但是雙手雙腳無力,只能透過眨眼與先生溝通,在親友的介紹下,去年11月底遠從高雄前來花蓮慈濟醫院向院長林欣榮與中醫副院長何宗融求醫,經過一個月多的中西醫合療,梁女士不僅雙手能動、比讚,甚至還可以開口說話,這樣明顯的進步讓梁女士的丈夫陳先生高興表示,太太現在能看電視,還能靠自己的力量小幅度移動雙腳位置,而且手也穩定很多,不像過去有嚴重的抖動,真的開心也很感恩花蓮慈院的專業團隊。
三月八日是國際婦女節,花蓮慈院乳房醫學中心「慈馨病友會」舉行「與自己的美好關係-練習愛自己」健康講座,由物理治療師簡婕帶領病友進行伸展運動,個案管理師羅玉杏分享調整呼吸及正念減壓的方法,並利用心靈卡牌帶領病友探索、更認識自我,讓身心一起放鬆,乳學中心主任張群明和護理部副主任呂基燕也在這特別的日子為病友送上特別的關心。
72歲徐姓婦人車禍後被送往花蓮慈濟醫院急診,神經外科部神經血管介入治療科主任李建輝會診時觀察到她僅能用腹式呼吸,加上手腳肌力僅剩二至三分,研判頸椎神經可能受損,進一步以磁振造影檢查確認是頸椎第四到六節之間的神經遭到骨刺壓迫,且已造成脊髓損傷。經李主任緊急以脊椎內固及融合微創手術治療,再經過中醫針灸和積極復健,病人於術後半個月即可下床,靠輔具行走,目前恢復良好。
2012年到2022年間,臺灣食道癌在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從第八降至第九,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徐中平指出,這些數據反映出醫療技術與照護品質在進步,與二十年前相比,食道癌的整體五年存活率從不到10%提升至25%;除了建議年過四十的民眾定期健檢之外,一旦有吞嚥卡卡等症狀時,宜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