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新聞報導

無常化為大愛 2024器官捐贈宣導簽卡活動在花蓮

感念在1987年6月19日,臺灣正式頒佈了亞洲第一個器官捐贈法規,2015年衛生福利部將每年6月19日訂定為「器官捐贈紀念日」。

PPSSC頒發傑出研究成就菁英獎表揚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教授

2024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Pan Pacific Symposium on Stem Cells and Cancer Research, PPSSC)第二天,大會主席林欣榮院長頒發傑出研究成就菁英獎表揚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洪明奇教授;

精準中西醫合療,林欣榮院長於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大會分享花蓮慈院經驗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6月14日代表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林昭庚,出席在廈門市舉辦的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與合作討論會。

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 專家雲集分享幹細胞療法新趨勢

2024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Pan Pacific Symposium on Stem Cells and Cancer Research, PPSSC)6月15、16日在花蓮慈濟醫院登場,有來自美國、日本、臺灣19位專家學者,分享漸凍症、脊椎損傷、癌症治療、奈米粒子及外泌體的影像追蹤與疾病治療的最新研究進展,並頒發傑出研究成就菁英獎表揚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

端午懷舊又健康 花蓮慈院營養科與慈濟同心圓日照中心帶長輩水果八寶粽DIY

端午節快到了,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與慈濟同心圓日照中心團隊’志工帶著長者,一起製作清爽好消化的水果八寶粽。營養師梁榮顯指出,這顆以洋菜取代糯米,包著水果、豆子的冰粽,富含蛋白質與膳食纖維,也提醒長輩吞嚥時要一口一口的慢慢品嚐。日照中心主任張幸齡也指出,在端午節包粽對於老人家有懷舊,喚起年輕時的美好回憶,以及認知促進的效果。

醫師籃球場神救援 救命神器AED立大功

今年三月底,一名36歲男子在打球的過程中突然感到不適,下場休息後並未緩解,隨即便突發性休克,倒地失去意識,所幸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朱崧肇、急診部醫師魏瑋廷、兒童心臟科醫師秦家翊正好在現場一起運動,現場為男子施行心肺復甦術(下稱CPR),並透過體育館設置的自動體外去顫電擊器(下稱AED)進行急救,直到消防局救護人員抵達現場,將這名男子轉送至花蓮慈院,並啟動救心綠色通道,由心臟內科朱新凱醫師打通堵塞的血管。經過後續治療,男子不到一週即康復出院,出院後第二天就能重返職場。

  「沒想到只是下班去打球放鬆,居然會碰到需要急救的情況。」兒童心臟科醫師秦家翊表示,當下目擊到坐在一旁休息的球友突然倒下,第一反應就是立刻啟動急救流程,並盡快取得AED。急診部魏瑋廷醫師說,雖然急救對於急診醫師來說是工作日常,但相對於醫院中救命人力、器材與設備都十分完善,在醫院外,AED則是不可或缺的「救命神器」,能夠迅速判讀病人的身體狀況,即時地給予急救人員正確的醫療輔助,提高急救成功的機率。在三位醫師與其他球友的協助下,使這名倒地的男子得以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救治。

  「AED的重要性,在於可以大幅縮短急救時間。」心臟內科朱新凱醫師表示,當人類呼吸和心跳終止,心臟、腦部及器官組織都會因缺乏氧氣供應而逐漸壞死,從病人倒地開始算起,每經過1分鐘的急救時間,死亡率就上升7%至10%。因此,在病人進到醫院接受治療之前, CPR搭配AED的緊急處置,不僅有機會挽救寶貴的生命,也可以保護患者的腦細胞及重要的生命器官,盡量降低缺氧所造成的致命受損,對病患的預後也大有幫助。朱醫師強調:「醫療不只是救命,更希望把病人救回來後,還能讓他活得健康。」

0147A3470s0147A3484ss

0147A3476s0147A3484s

左圖:花蓮慈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朱崧肇(右)、急診部醫師魏瑋廷(左)、兒童心臟科醫師秦家翊(中),為倒地男子在現場立刻為男子施行心肺復甦術(CPR),並透過體育館設置的自動體外去顫電擊器(AED)進行急救。
右圖:花蓮縣境內有294個場域設置有AED,共配置328台AED,其中已有51處獲得「AED安心場所」認證。

◎救命神器AED 全民安心遊花蓮

  花蓮縣每年約有450至500件到院前失去呼吸心跳的救護案件,當出現突發性的喪失意識或心臟休止,最為常見的原因就是心室顫動。CPR雖然可以維持心臟及腦部血流,但要將心室顫動轉變成正常的節律則需仰賴電擊,據統計,若能在1分鐘內立即給予電擊,心跳回復正常節律的成功率高達90%;若能在5分鐘內進行電擊,成功率也達到50%。因此,近年衛生福利部制定法規,要求大型公共場所都必須要設置公眾用AED。

  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表示,在花蓮縣境內有294個場域設置有AED,共配置328台AED;同時,花蓮縣衛生局配合衛生福利部政策,積極推動「AED安心場所」認證,使配備AED的場所內7成以上的工作人員,完成施作CPR及操作AED的訓練,並取得證照,以大幅增加場所的緊急救援能力,目前花蓮縣已有51處獲得認證。朱家祥局長說,暑假要到了,透過安心場所的認證,希望能讓大家安心生活,安心遊花蓮。

  任職於花蓮縣消防局緊急救護科的吳泰濬科長,本身就曾被AED救回一命。他以自身經驗分享,2015年底在慈濟大學操場跑步時,同樣先是突然感到暈眩不適,到一旁坐下休息,不久後便失去意識,幸好事發當時,目擊的慈大學生立刻為他做CPR,並在聯絡職員後迅速取得AED電擊急救、呼叫救護車,經過救護和醫療人員及時的處置,最後平安康復。吳科長說,這樣的救命之恩,沒齒難忘,感恩參與急救過程的花蓮縣消防局、花蓮慈院與慈濟大學,還有廣設AED的花蓮縣衛生局,讓他還有機會可以繼續緊急救護的工作,幫助更多需要被救助的民眾。

  當各地消防局接收到報案通知,派遣員會在線上指導報案民眾第一時間操作CPR,目的是讓後續接手的高級救護技術員能夠實施進階的插管及給藥措施,提高急救成功的機率。花蓮縣消防局局長吳兆遠指出,急救的重點在於生命之鏈的串聯,在長期的訓練和要求下,花蓮縣的急救成功率從原先的13.1%上升到28.4%,挽救了許多性命,避免了家庭的破碎。

  林欣榮院長感恩花蓮慈院救心團隊的努力,期望透過一次次的宣導,讓更多民眾認識「救命神器AED」及其重要性;未來也會繼續與花蓮縣衛生局和花蓮縣消防局攜手,打造讓花蓮民眾更能安居樂業的生活和醫療環境。

0147A3430s0147A3442s0147A3455s

左圖:急診部魏瑋廷醫師表示,在醫院以外的場所,AED是不可或缺的「救命神器」,能夠迅速判讀病人的身體狀況,即時地給予急救人員正確的醫療輔助。
中圖:心臟內科朱新凱醫師表示,AED的重要性,在於可以大幅縮短急救時間,不僅有機會挽救寶貴的生命,對病患的預後也大有幫助。
右圖:花蓮縣消防局緊急救護科科長吳泰濬以自身經驗分享,九年前曾幸運因AED救回一命。

0147A3410s0147A3401s0147A3418s

左圖: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表示,花蓮縣衛生局配合衛生福利部政策,積極推動「AED安心場所」認證,使配備AED的場所內7成以上的工作人員,完成施作CPR及操作AED的訓練,並取得證照。
中圖:林欣榮院長感恩花蓮慈院救心團隊的努力,期望透過一次次的宣導,讓更多民眾認識「救命神器AED」及其重要性。
右圖:花蓮縣消防局局長吳兆遠指出,當各地消防局接收到報案通知,派遣員會在線上指導報案民眾第一時間操作CPR,讓後續接手的高級救護技術員能夠實施進階的插管及給藥措施,提高急救成功的機率。

 

身心健康同樣重要 不可忽視的職場心理危害

為了提升宜蘭、花蓮、台東地區事業單位對職業災害的認知與預防,花蓮慈濟醫院與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合作,舉辦113年度「職業傷病防治與保護宣導會」,邀請宜花東實際執行相關服務的勞工健康服務醫師、醫護人員、職業安全衛生人員共同參與。花蓮慈院職業醫學科主任劉鴻文醫師表示,職業災害不只限於身體上受到的傷害,更包含了工作壓力所造成的身心疾病,希望透過宣導研習會,能讓大家對容易被忽視的職場心理危害,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全人醫療整合式健康篩檢 從0歲開始照顧到老

5月31日,花蓮慈濟醫院與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秀林鄉衛生所、秀林鄉文蘭村合作舉辦全人整合式健康篩檢活動,除了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篩檢、胸部X光檢查,也有中醫耳穴檢測、兒童發展評估及震後心理諮商,因這天也是世界戒菸日,也一起宣誓拒絕菸品,並透過闖關模式進行衛教及健康促進宣導,提升鄉親的健康識能。

花蓮慈院、慈科大、聖母醫專 聯手培育護理人才

花蓮慈濟醫院積極推動護理人才培育,5月27日與慈濟科技大學、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簽署合作備忘錄,提供公費鼓勵院內護理同仁在職進修,提升個人專業知識、技能,並讓病人獲得更好的照護品質。

守護生命醫有所用 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獲頒中西醫合療典範

五月二十六日上午,花蓮縣中醫師公會舉辦第二十五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大會中表揚在地優秀中醫師與深耕花蓮的資深中醫師,邀請花蓮縣縣長徐榛蔚、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全聯會、花蓮縣護理師護士公會、藥師公會、律師公會及臺灣各縣市中醫師公會代表共同見證。而為東臺灣引進系統化中西醫合療的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獲得中西醫合療典範獎的榮譽;花蓮慈院中醫副院長何宗融與部內王健豪、陳中奎及龔彥綸醫師獲得熱心公益表揚;陳中奎醫師獲得年度優秀醫師表揚;還有林諭臨、張簡媜鶧與曾瑋鈞醫師獲得熱心服務表揚、以及中醫部內科主任林經偉醫師獲得資深服務20年表揚。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