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人教導我們,生命的意義是大愛。」靜思精舍如師父開示,許永祥主任的人生功課已完滿,所以家人、朋友、學生都懷著尊敬和感恩的心情為他虔誠祈福,祈求許主任這樣功德完滿的菩薩快去快來,再進到一副健康的身體,進到一個美滿的家庭,結下更多好因緣,繼續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許永祥主任是花蓮慈院的第一位病理科醫師,自一九九零年夏天來到花蓮,至今耕耘超過三十年,生前為病理學界貢獻無數,也為臺灣、為慈濟的醫學教育留下諸多碩果。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宗鷹回憶,「只要一日有飯吃,就要幫助別人;只要一日有電燈,就要用功讀書」是許主任時常掛在嘴邊的座右銘,且不僅是說說而已,更是身體力行地實踐,對於病理的執著和肩負的責任使許永祥從未停下腳步,每當臨床醫師碰到棘手病例,許主任便立刻全身心投入資料的書海中摸索,要一個個揪出答案,連學生都形容他「求知若渴」。
「許永祥教授身為病理科醫師,就是我們許多醫師的老師。」陳英和院長說,許主任燃燒自己、鞠躬盡瘁,以病理科醫師的身份參與各大內外科別病患的治療過程,救治無數患者。比如在外科病理上,從收件到製作成標本需要經過許多手續,若是急件,以癌症病患為例,醫師在開刀房取出病理冷凍切片後,病理科醫師必須在半小時內完成檢驗,並快速做出判斷、送出報告,而這個判斷將影響醫師的治療方式,對病患而言更是關鍵;即便在當年的一人病理科時期,許永祥主任依然兼顧繁雜的病理作業和病理教學,面面俱到,是所有醫師的楷模和典範,也是令人尊敬的師長、家人、朋友。
每當進行病理解剖,除了執刀醫師以外,現場都會有一群志工助念,為感恩大體老師捨身捐軀,成就病理科學,花蓮慈院常住志工顏靜曦師姐表示,這是自許永祥主任來到花蓮慈院後的傳統,在解剖開始前,大家會雙手合十,虔誠祝福。這一回許永祥主任從病理科醫師成為大體老師,則是由病理科醫師、同時也是許主任的學生們進入解剖室助念,志工們在助念堂帶領同仁一同誠心祈福,感恩許主任過去的所有奉獻,和如今捐獻大體的大愛。
林欣榮院長分享,許主任年輕時就發願要到偏鄉服務為缺乏醫療資源的居民服務,後來跟著陳英和院長等大醫王的腳步來到了花蓮,和家人從此定居,「有這樣的好因緣,除了感恩許主任一生的奉獻,也感恩卓老師跟所有家人的支持。」
林欣榮院長口中的卓老師,即許永祥主任的結髮妻子卓麗貞師姐。這一路上,卓師姐始終在許永祥主任身後給予最堅實穩定的應援力量,讓許主任能無後顧之憂,不用擔心太多家中的情況,心無旁鶩在病理領域大步邁進,全心全意投入醫學和教育的工作。「一直到最後幾天在病房,有人拿錢來說要還給老師,我才知道他(許永祥)瞞著我幫好多學生付學費。」卓師姐說,沒想到家裡大小事包括薪水都是她負責打點,許主任還能拿把自己每月給的零用錢存下來,全部拿去幫助付不出學雜費的學生;或許正這樣一顆總為人著想的心,讓許永祥主任總能和身邊的人結下好緣。
「許永祥主任是慈濟的榮耀。」林副總追憶花蓮慈院草創初期,缺醫師、缺護理師,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許永祥主任所在的病理科一直都是一人單位,他一肩扛起的不僅是慈濟醫療、更是花東醫療的病理工作。五月六日許永祥主任於病房內彌留之際,林碧玉副總趕來和主任見面,到了床前握住他的手,對許永祥說:感恩有您,您的學生沒有一位是不愛您的,慈濟的醫療同仁沒有一位不感謝您,「慈濟永遠都是您的家,會呵護、擁抱您的家人,請您放心,沒有掛念。」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聲聲虔誠的助念迴盪,上午八點整,許永祥主任的大體送入病理解剖室,由陳培榕副院長特別邀請許永祥主任在臺大研究所的學長,臺大吳木榮教授和北醫陳志榮教授二人為許主任進行解剖,在二位教授的帶領下,圓滿許主任化無用為大用的病理解剖心願,同時間,有來自全院各單位,包括醫師、護理師、醫技、行政的同仁和志工到場,為許主任助念。吳木榮教授指出,近年台灣醫學的解剖案例越來越少,以臺大醫院為例,已從往日的一年兩百多件銳減至近年的七、八例,大大影響病理學與臨床的交流和教學工作,而許永祥主任長久以來分享了非常多解剖案例給各大醫療院所,建立以人為主的教學,而不僅是「切片式」的教學模式,這對醫學教育是巨大貢獻。
畢業於慈濟大學醫學院的醫務部主任吳雅汝分享,許主任生前既是醫學院學生的老師、也是醫院許多醫師的老師,如今多了第三個身份,是以身作則、以身施教,成為無語良師,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為醫療奉獻一生。「最後的治療階段真的非常辛苦,所以之前我不太明白,老師明明身體狀況不好,為何還堅持要做細胞治療。」吳雅汝說,「後來看到他在無語良師紀錄單上勉勵大家的話,才慢慢懂了。老師希望可以了解細胞治療施作在自己身上所造成的變化,更期盼這些變化能被記錄下來,成為新穎治療發展的基石,比起期待在自己身上發生醫學奇蹟或有一線生機,他更想要透過在他身體裡面留下的證據繼續教我們。」作為許永祥主任的學生代表,吳雅汝也致上深深的祝福和敬意。(文/鍾懷諠;圖/陳炳宏、林永森、劉明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