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12 八月 2016 00:00

知足常樂 黃世佳堅持崗位三十載

  「記得我剛來上班時,難免有許多不懂之處,偏偏又碰上單位大搬家,有很多要適應的地方,忍不住就會愁眉苦臉,他常常會主動提點我:這件事可以怎麼做?怎麼樣能夠更好?讓我對工作安心很多。」


  「雖然平時他比較沉默寡言,但你要是有任何疑難雜症請教,他都是毫不藏私地告訴你,因為他的工程經驗非常豐富,不只是水電很強而已。」

  「他負責的案件比較複雜,我們是單項,他是全包;人雖然比較內斂,但經驗應該也是工務組裡面最多的,看到的局面是比較大的。例如有時候你只專注於眼前的事情,會變成沒辦法看到很多地方而產生一些問題,但你請教他的時候,總會獲得很棒的提點,他是個比較周詳且面面俱到的人。」

  「他是個深藏不露的高手喔,是我們單位的寶!」總務室的張健雄和曾繁介兩人談起這位深藏不露的高手,很開心也充滿敬意,而他們口中這個「單位的寶」,就是來花蓮慈濟醫院已經滿三十年的總務室工務組黃世佳專員。

◎石頭路的年代 回憶當年情誼深

知足常樂 黃世佳堅持崗位三十載

圖說:早期工務組同仁雖然不多,卻情感深厚,經常攜家帶眷一起出遊。

  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黃世佳前來工務組報到,八月十七日,花蓮慈院正式啟業。他回憶著:「三十年前剛完工的花蓮慈濟醫院是一棟五層樓的建築,而前面這條中央路,當時叫做新生南路,是一條充滿碎石子的石頭路,現在的靜思堂,當年還是一片草叢,現在的慈濟大學,當年是果菜市場……,三十年來,花蓮改變好大好大。」

  黃世佳說,剛開始工務組只有六個人,所有工作都是「大鍋炒」,也就是什麼都得做一些,夜班一值勤就是十二個小時,從晚上八點直到隔天早上八點,雖然累,雖然單位人少,但同事間總會互相幫助、互相支援,彼此緊密的情誼,成為每個人心裡最溫暖的回憶。

  「有一位外地來的同事,經驗十分豐富,平時就常常跟大家分享工作技術,過年時他因為有事情無法回家,同事們都會邀他到家裡吃年飯,大家感情真的很好。」

  那時候每逢過年,工務組的任務更大,因為靜思精舍歲末都會邀請員工、感恩戶前來圍爐,大約是二十幾桌、兩百多人的大團圓!但早年的精舍建築只有大殿、宿舍和蠟燭間,其他地方都是草地,工務組就要負責搭棚子,圍爐最怕遇到下雨天,一定要把棚子搭得又緊密又安全才行。

  「就像大家要回娘家、回來圍爐了,工務組都是全體總動員去搭棚子,準備歡迎大家回來。」

  不論面對什麼事,情誼深厚的同仁們都會一起努力完成,其中還負責比賽要拿第一名。黃世佳笑呵呵的說:「醫院周年慶都有很多活動,像是拔河,工務組常常都是第一名,其他單位都拔不贏我們,因為工務組都是『有力人士』啊!」

  印象中有一件驚險的事讓他念念不忘,感恩樓剛啟用三、四年,接近過年時,一群人下了班去參加醫院的望年會,突然接到值班同仁通知機房警報響起的消息,顧不得沒吃完的菜,所有人立刻放下碗筷,十萬火急趕回醫院。一看不得了,整個機房濃煙密布,火還劈哩啪啦地燒得起勁……

  大家動作快速的撲滅火勢,檢查毀損情況,發現電盤已經燒得焦黑,不僅電力受損,空調調控也全毀,立刻先討論電壓該如何重新布線、壞掉的電盤須儘快換新……,年節的休假雖然泡湯了,不過大家沒有抱怨,要怎麼讓機房的運作儘快恢復正常,是首要任務。就是這種同心協力一起面對的伙伴精神,讓黃世佳最銘記在心。

◎見證醫院穩定成長 三十年堅持崗位

知足常樂 黃世佳堅持崗位三十載  知足常樂 黃世佳堅持崗位三十載
左圖:黃世佳笑稱早期的工務組都是「有力人士」,在各項院慶比賽中幾乎都是常勝軍。
右圖:經常和家人一起回靜思精舍,黃世佳覺得精舍就像家一樣。圖為黃世佳和寶貝女兒。

  隨著醫院規模因需求而逐漸擴大,原來獨立的工務組如今已整併入總務室,人數也從當年的六個人,到如今三十人(總務室團隊共有輸送中心、供膳組、警勤組、工務組、庶務組等,大約一百多人);原只有一棟大愛樓的花蓮慈院,現在已經是非常完善的醫學中心;醫院前方的那條新生南路,早已從石頭路變身柏油路,改名為花蓮的重要交通要道--「中央路」。

  一路看著花蓮慈院茁壯成長,黃世佳認真的說:「證嚴上人的理念就是救人,這間醫院對東部人幫助很大,不然之前重症病人都得往臺北送,單單蘇花公路就是大挑戰,更不用說這段路程裡,分分秒秒都是和死神在搶時間了。」

  也因為在醫院工作,他特別注意安全問題,常常叮囑新同仁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最基本的維護手套一定要用,還要記得戴口罩,尤其是病房區。因為病房的醫療儀器、衛浴設備勢必會與病人近距離接觸,一旦不知道病人有什麼傳染病,或檢查報告還沒出來,維修人員很可能在無意間被感染;汙水坑更是細菌和病毒群聚之處,就連它上方的空氣品質都可能是個問題。」

  三十年來雖然變化很大,黃世佳卻一如往常,「我還是做我基本的工作,只是從當時的大鍋炒轉成專案處理,負責比較全面性的工程。雖然,主管曾希望我能承擔組長的任務,但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不適合帶人,只要把任內工作做好,我就心滿意足了。」

  有時專案工程安排在假日進行,黃世佳會主動來醫院看看進度如何,或者能幫什麼忙?當大家周末去做志工或休息時,他卻是常常回到工作崗位上「做志工」。黃世佳認真地說,這是職責所在,毋須計較,能夠做到的就去做。

  幾十年來淡然自在的態度,他說,是來自母親的叮嚀。

◎逐燈塔而居 謹記母親身教

知足常樂 黃世佳堅持崗位三十載  知足常樂 黃世佳堅持崗位三十載
圖說:同仁們認為黃世佳總是毫不藏私,樂意分享專業技能,是個周詳且面面俱到的人。攝影/謝自富

  從小就跟父母各地「漂泊」的黃世佳,因為父親任職燈塔看守員,那個年代必須輪調到不同城市駐守燈塔,每次輪調就是舉家搬遷。直到一九六一年被派駐花蓮,身為次子的他當年八歲,有六個兄弟姊妹,雙親考量孩子的教育問題,決心定居花蓮,日後父親再遇到輪調,就隻身前往,不再是一家子四處遷移了,不過,卻也要面對父親經常不在家的生活。

  「記憶中爸爸常常不在家,回家來互動也不多,兄弟姊妹反而和媽媽比較親。」黃世佳回憶童年,身為家庭主婦的母親嘗試做很多工作,其中包括養雞生蛋,再拿雞蛋去賣以補貼家用,從小乖巧的他還會幫忙刮雞糞,刮完後再拿到空地攤平、曬乾,挑去賣給農夫當肥料。

  他靦腆地說:「小時候也沒辦法出去工作,看媽媽這麼辛苦,總是想著能不能多分擔一點。」他覺得母親是個很勤勞的人,一旦有工作機會就盡力去做,非常勤儉、任勞任怨。

  深受母親影響,總記得「媽媽說要勤儉持家、腳踏實地,我自己還加上知足常樂。上人說過,抱怨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所以我總覺得何不快快樂樂把工作做完、快快樂樂地下班、快快樂樂去過每一天呢?」

  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到職,到今年八月一日就滿三十年,黃世佳是第一屆員工,也是元老級的同仁,到如今依然敬業地守在工作崗位上,盡心盡力每一天,也知足常樂每一天。(口述、圖片提供/黃世佳;整理/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李懿軒、吳惠晶;攝影/謝自富)

閱讀 3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