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新聞報導

新冠後遺症免驚 中醫對症調理助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還是不少人受到新冠後遺症的困擾,60歲的陳女士在7月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不僅持續咳嗽、痰多、走路喘,還喪失了嗅覺,經過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陳中奎以中藥調理及穴道按摩,陳女士一週後就恢復九成的嗅覺。 

神經退化治療契機 花蓮慈院、茂士榮再生科技強強聯合 發揮幹細胞良能

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自然法則,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生理功能的退化」造成了許多人的困擾。8月23日下午,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創新研發中心團隊與香港商茂士榮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簽定合約,將技術轉移TZX4幹細胞製成專利及授權商業化技術合作,期望未來可以為中風、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與多發性化症等退化性神經系統疾病病友提供協助,讓這些病友能找回高品質的生活。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高敏感 揪出無症狀早期肺癌保安康

一位46歲女性肺癌病人,沒有任何症狀,一次健康檢查發現0.7公分大的一期肺腺癌腫瘤。以單孔胸腔鏡楔狀切除術切除病灶,傷口僅3至4公分。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外科徐中平副院長指出,早期肺炎通常無症狀,提早發現肺癌的訣竅就是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建議40歲以上即可自費安排時間做肺部健檢。

秀林鄉「醫牙共照」模式 守護偏鄉居民口腔健康

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牙醫師公會合作開啟「醫牙共照」模式,於八月十七日率先於花蓮縣秀林鄉衛生所開診收案,主要針對糖尿病患者,每週四上午由牙醫師與西醫師分別看診、治療、填寫醫牙共照單,並由個案管理師進行後續的追蹤及衛教,合力提升偏鄉牙科就醫率。

深耕37愛無疆 花蓮慈院感恩分享生日喜悅

8月17日一早,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與超過200位同仁、醫療志工在晨間人文講座上,和全球的慈濟人連線,同步慶祝啟業37周年的生日,並由傑出優良同仁一般影像科主任張寶源醫師、心臟內科王惠生醫師分享如父子般的溫馨師生情,副院長陳宗鷹分享人才培育兼衣缽傳承的故事。近午時分,林欣榮院長與醫務秘書李毅在大廳分發紅蛋及小蛋糕,感恩鄉親對花蓮慈院的信賴。

花蓮縣衛生局、花蓮慈院聯手推廣長照機構緩和照護計畫,大大提升機構團隊安寧照護信心

花蓮縣衛生局與花蓮慈濟醫院8月18日舉辦「花蓮縣住宿式機構-推動機構內緩和安寧照護」經驗分享會,過去一年來透過慈院緩和醫療科及心蓮病房團隊的專業支援,經由視訊課程、參與安寧團隊會議、安寧病房見習、與居家訪視見習,大大提升長照機構團隊對末期、臨終病人的照護、照顧信心、及關懷技巧。

為末期患者的口腔健康把關 花蓮慈院舉辦安寧照護工作坊

末期病人與高齡族群、衰弱老人的牙齒口腔衛生、咀嚼、吞嚥功能、營養狀態都是與疾病息息相關,自2022年6月起,中央健康保險署將末期衰弱老人納入安寧緩和醫療給付的適應症。為加強人員訓練並推廣新觀念,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衛生局聯合高雄醫學大學大南方咀嚼吞嚥健康產業人才培育基地計畫,於八月二十一日舉辦「安寧照護人員工作坊」,以衰弱老人的緩和照護及吞嚥困難及口腔照護為主題,進行專題演講和實境體驗課程,並利用直播進行線上課程。

要面子也要裡子! 花蓮慈院、松己生技合作「膠原蛋白胜肽核酸」試驗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不只是「能見度」最高,其實皮膚有著包括保護人體、調節體溫、代謝及感覺器官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會隨著老化而受到影響。為了增進人們心理與生理的健康,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松己生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委託,進行「膠原蛋白胜肽核酸」治療關節炎及皮膚老化評估試驗,2023年8月由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副院長黃志揚與松己生技董事長邱洋浩代表簽下合作約定。

花蓮慈院中西醫合療 救急除傷

中醫不僅侷限於調理養生及慢性病治療,對於急重症也能幫上忙。花蓮慈濟醫院積極推動中西醫合療幫助病人,林欣榮院長、何宗融副院長受邀在8月11日於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舉辦的中西醫合作治療急重難症記者會上,分享花蓮慈院團隊在中西醫合療上的特色醫療與創新研發成果,成功幫助不少急重症病人。

無圍牆醫院愛無疆 花蓮慈濟醫院37周年生日快樂

花蓮慈濟醫院八月十七日歡度三十七歲生日,於十二日上午舉辦院慶大會,醫護、醫技、行政與慈濟志工齊聚,共同回顧三十七年來的點點滴滴,並由院長室主管代表院方表揚服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資深同仁及年度優良同仁。花蓮慈院啟業至今,醫護團隊不僅提供急重症救護,也深入社區推動健康促進,林欣榮院長期許大家繼續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打造「無圍牆醫院」,守護花東鄉親健康。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