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21 五月 2019 00:00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二)

  慈濟大學醫學系前幾屆的學生們,如慈濟大學醫學系第一屆畢業的小兒部主任張宇勳、第二屆畢業的外科部主任張睿智、第三屆畢業的一般外科主任陳言丞還有第五屆畢業的家庭醫學科黃亮凱醫師,畢業多年,如今發揮所長在各個領域為病人拔除病苦外,也帶領學弟妹們繼續向前邁進。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左圖:去年十一月出生的簡小弟,是六個月大的極度早產兒,當時體重只有九百一十五公克,除了有氣胸情況,還有開放性肺動脈導管。
右圖:將手術移地到小兒加護病房內進行,並由張睿智主任帶領心臟外科團隊、麻醉部團隊進行開放性動脈導管節紮手術。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左圖:面對週數這麼小的簡小弟,張宇勳主任(左)與張睿智主任(右)表示,「壓力一定有,但我們團隊會盡全力,讓病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

◎守護新生兒的未來

  去年十一月出生的簡小弟,是六個月大的極度早產兒,當時體重只有九百一十五公克,由門諾醫院轉院至花蓮慈濟醫院,早產的簡小弟器官發育不成熟,經過X光、超音波檢查發現簡小弟的右胸除了有氣胸情況,還有開放性肺動脈導管。小兒部主任張宇勳表示,一開始使用藥物治療但效果有限,簡小弟開始出現心衰竭現象,隨即會診外科部主任張睿智評估。

  張宇勳主任也說經過評估,簡小弟若從小兒加護病房移至手術室開刀,不僅距離較遠且手術室內的溫度較低,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下狀況不穩定,所以將手術移地到小兒加護病房內進行,並由張睿智主任帶領心臟外科團隊、麻醉部團隊進行開放性動脈導管結紮手術。

  「看著簡小弟的血氧濃度一直往下掉,我記得整個房間的氣氛都凍結了……」當時負責簡小弟呼吸器的張宇勳主任說,主動脈與動脈導管不容易區分,印象深刻是當下有人小聲地問他:「怎麼辦?是不是綁到主動脈」,張宇勳說:「我完全相信張睿智醫師,我相信他的技術,絕對沒有問題」,且心臟外科與小兒部加護病房合作密切,每一例的手術都很成功。

  面對週數這麼小的簡小弟,張睿智主任表示,手術當時還是會擔心,但回想起在國外進修時,曾做過體重約一百五十到兩百克的活體肺臟移植大鼠實驗。如今進行體重大五倍的簡小弟手術,讓不安的心都安定了下來,張睿智說:「壓力一定有,但我們團隊有信心,讓病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

  麻醉部最大的挑戰是移地進行手術,陳宗鷹副院長表示,離開熟悉的手術室,帶著所有麻醉設備到小兒加護病房,需要與小兒部、心臟外科團隊有良好的默契,合和互協下,才能順利進行。

  簡小弟住院期間,因為早產導致視網膜病變,會診眼科張芳綾醫師,執行雙眼球內注射藥物治療,小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張瑞雲分享,簡小弟曾因為生理性脫水,體重下降到七百五十公克左右,相當一個寶特瓶的重量,經過醫護團隊九十一天的照顧,終於健康出院。雖然三月份因為腹股溝兩側疝氣,由外科部彭海祁醫師為其開刀修補,如今七個月大的簡小弟,體重已經有七公斤了,是個健康的小寶寶。

  「祝你生日快樂……」送上祝福,溫馨座談會當天,正巧是張宇勳主任及臨床病理科主任黃威翰的生日,護理部準備了蛋糕,感恩兩位醫師為病人的付出,張宇勳主任笑著說:「護理部準備了吹不熄的蠟燭,所以有許不完的願望,希望把這些生日願望送給在座的所有人」。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圖說:溫馨座談會當天,正巧是張宇勳主任(中)及臨床病理科主任黃威翰的生日,護理部準備了蛋糕,祝福兩位醫師福慧增長。

◎現代外科手術聖母峰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左圖:七十歲的黃白紅師姊(中)分享,她如何從得知罹患胰臟癌不願接受手術到願意面對切除腫瘤。
右圖:家醫科黃亮凱醫師分享「慈濟人最怕不能做慈濟事」,這讓黃白紅師姊心甘情願接受治療。

  「那時黃亮凱醫師說,一定要檢查、非檢查不可,就逼著我上架做檢查……」幽默的黃白紅師姐分享自己得知胰臟癌,從不願意接受檢查到願意面對手術的過程,逗得現場眾人哈哈大笑,今年已經七十歲的她其實剛重獲新生。

  黃白紅是慈濟志工,她除了長期承擔骨髓志工服務、協助舉辦骨髓驗血活動之外,每年的花蓮縣一、四、七年級學童健檢也從不缺席,因此與花蓮慈院家庭醫學醫科黃亮凱醫師跟小兒科朱紹盈醫師熟識超過十年。去年暑假,黃亮凱醫師與朱紹盈醫師見面時不約而同的說,黃白紅師姊怎麼變更瘦了,特別是黃亮凱醫師提醒她一定要檢查。

  儘管黃白紅師姊拒絕健檢,但不放棄的黃亮凱醫師仔細研究她的病歷,發現她多年前肝臟有血管瘤,藉此跟師姐說做超音波檢查,看一看血管瘤變化,師姐才「勉強」願意檢查。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肝內膽管擴張,轉診給肝膽腸胃科林振雄醫師,深入檢查發現罹患胰臟癌。

  得知罹患胰臟癌後,黃白紅師姊與先生討論後,決定要以自然療法對抗病魔,拒絕接受手術治療。黃亮凱醫師說,黃白紅師姐是癌症初期,也沒有轉移的現象,有很高的機率是可以痊癒,所以勸她一定要開刀接受治療,並將她轉給陳言丞主任,因為父親也是胰臟癌,當時為父親移除腫瘤的也是陳言丞主任,「我相信學長的能力」所以也請黃白紅師姐放心接受陳言丞主任的治療。

「慈濟人最怕不能做慈濟事!」黃白紅師姊說:「當時黃亮凱醫師跟很多醫護同仁、志工都很關心我,一開始其實我沒有特別放在心上,一心只想繼續開心做志工。」直到黃亮凱醫師問他:「師姑,你打算志工只做到今年嗎?」黃白紅師姊說:「老實說,這句話在我心裡漸漸發酵,沒想到,隔沒幾天在醫院做志工時,遇到精舍德寋師父,師父故意擺出怒目金剛的架式,勸我將身體交給醫師,好好聽醫師的話接受治療。」關心她的林振雄醫師也提起佛法中說道:「人身難得今已得」,勸她接受治療,師姊笑著跟林醫師說:「我知道林醫師你要說什麼,不用多說了,我這就乖乖去回診!」。黃白紅師姊笑著說:「真的不誇張,我轉個彎直接到陳言承主任的門診報到」。

  去年九月經陳言丞主任以腹腔鏡手術後,恢復良好。同樣也是慈濟醫學系畢業的血液腫瘤科醫師吳懿峰,得知黃白紅師姊生病後,即使正在美國波士頓進修,他也常常透過手機通訊軟體關心她,還有林振雄醫師很照顧她,在術後第四天,就請黃白紅師姐下床走路復健。手術後三、四個月,黃白紅師姊又開始做志工了!

  陳言丞主任也提醒黃白紅師姐盡量不要喝流質食物,要多練習咀嚼,才恢復的快。「我有乖乖聽醫師的話,體重也從三十五公斤上升到現在四十七公斤,很努力的養好身體。」黃白紅師姊也說,很感謝 上人創辦醫院,感謝還有慈濟的孩子陳言丞、黃亮凱、吳懿峰醫師,以及朱紹盈醫師、林振雄醫師與護理團隊的關心,她現在已經恢復得很好了,還能參加浴佛大典,供花燈站四個半小時,黃白紅師姊發願:「雖然我七十歲,但是我還要繼續做慈濟」。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圖說:陳言丞主任分享,「腹腔鏡胰頭十二指腸腫瘤切除術」,多重的切除,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過程很辛苦,又稱現代外科手術聖母峰。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圖說:陳言丞主任指出,目前透過腹腔鏡微創手術,傷口只有五個小洞,其中中間小洞是取出腫瘤的位置,術後三個月幾乎看不出傷疤。

  「腹腔鏡胰頭十二指腸腫瘤切除術」專精胰臟手術的陳言丞主任說,從切大腸、切胃手術到肝臟手術,一路上來到這地方,多重的切除,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過程很辛苦,所以又稱現代外科手術聖母峰。且微創手術必須緊貼著血管進行,需要一定的技術,才能完成。切除臟器包括胰臟頭部十二指腸、肝外膽管、部分的胃與小腸等器官,甚至還需要作血管的切除與吻合,在切除後仍需進行精密且複雜的重建手術,包括胰腸、膽腸與胃腸吻合,是手術成敗的關鍵,手術風險高,術後併發症多,陳言丞主任表示,傳統手術有30~40%會發生併發症,目前術後恢復都很順利,十年來幾乎沒有在術後三個月內有死亡的個案出現。

  傳統手術必須切出很大的傷口,陳言丞主任指出,目前透過腹腔鏡微創手術,傷口只有五個小洞,其中中間小洞是取出腫瘤的位置,術後三個月幾乎看不出傷疤。這術式最大的病友是九十九歲的阿嬤,因為阻塞性黃疸影響到膽管,使用做腹腔鏡輔助切除,順利出院後還特別親筆寫了一封感謝信,謝謝所有醫療團隊的照顧。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圖說:陳言丞主任說,這術式最大的病友是九十九歲的阿嬤,因為阻塞性黃疸影響到膽管,使用做腹腔鏡輔助切除,順利出院後還特別親筆寫了一封感謝信,謝謝所有醫療團隊的照顧。

◎母女齊心腎利重生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左圖:「過去不可能的事情,在大家的努力下,也變為可能」李明哲主任表示,為什麼要做這麼困難的術式,因為等待器官移植的人太多,只能讓血型不相容的腎臟移植變為可能。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左圖:社服室主任謝侑書表示,蔡媽媽希望救孩子,但又擔心醫藥費無力負擔,花蓮慈院得知後與慈濟基金會一起補助醫藥費用,要蔡媽媽放心,
右圖:蔡嘉琳(左)擁抱媽媽陳美玲,感謝母親讓她重生。

  「謝謝所有的醫護人員,生病這四年來很辛苦,從林口長庚醫院到嘉義長庚醫院最後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才有機會換腎」二十一歲的蔡嘉琳,正值青春花樣的年華,四年前開始流鼻涕、咳嗽、發燒,以為只是一般感冒,但久久未癒,又身體虛弱,蔡嘉琳表示,當時每天都很疲倦、嗜睡、走路速度很慢、還會喘,心情也很低落。

  直到腎臟科看診,發現左右腎臟萎縮,確診為慢性腎衰竭,並從2015年開始天天洗腎,因為身體虛弱,只能先休學,回到花蓮老家休養,並由花蓮慈院腎臟內科主任徐邦治醫師收治,嘉琳每天洗腎之外,也等待有機會能夠換腎。

  「用我的腎可以嗎?」蔡媽媽得知花蓮慈院有不同血型活腎移植的技術後,急忙向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李明哲醫師表示要捐腎給女兒,儘管女兒擔心,蔡媽媽還是努力說服,並說:「我是一個媽媽,只要我可以,我都要想辦法讓我的孩子身體變得更好」,醫師安排一系列檢查,血型AB型的媽媽可以捐出右側腎臟給血型A型的女兒使用。

  手術當天是蔡媽媽的「生日」,更是女兒的「重生日」,由李明哲主任、一般外科主任陳言丞醫師等醫療團隊,合力為母女進行「東區首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手術」,母女倆術後恢復良好,蔡媽媽在術後第三天,二月二十五日出院。。

  「生活品質變好了」術後第二週,蔡嘉琳就發現身體不沉重了、走路變快了、皮膚顏色也變得正常不暗沉、胃口變好,腎功能指數也恢復到正常,三月七日開心出院,蔡嘉琳也發願之後要重返校園,完成學業,出社會工作,回報母親。

  社服室主任謝侑書表示,蔡媽媽希望救孩子,但又擔心醫藥費無力負擔,花蓮慈院得知後與慈濟基金會一起補助醫藥費用,要蔡媽媽放心,慈濟不只救病苦的人,也救助需要的人。蔡媽媽說,很謝謝慈濟的幫忙,沒想到慈濟會一口答應要幫忙,她真的很感激。

  「過去不可能的事情,在大家的努力下,也變為可能」在2008年赴日學習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手術的李明哲主任表示,為什麼需要做這麼困難的術式,因為等待器官移植的人太多,只能讓血型不相容的腎臟移植變為可能。李明哲主任指出,為了克服血型不相容的問題,受贈者必須在手術前一週進行雙重過濾血漿分離術、特別免疫抑制劑計畫,來降低血中抗體濃度。經過五次的雙重過濾血漿分離術,才能進行腎臟移植手術。花蓮慈院擁有東區唯一「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技術, 期待能造福後山腎臟病友,縮短他們等待移植器官的時間,並且有更多機會重獲新生。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左圖:蔡嘉琳(中)出院前,特別送花感謝母親及李明哲器官移植中心團隊,讓她獲得重生。
右圖:蔡嘉琳(左前六)、母親陳美玲(左前五)與醫療團隊切下蛋糕為慶祝重生。

◎花開見果傳承使命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圖說:慈濟大學醫學系第一屆畢業的張宇勳主任的大學時代。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圖說:慈濟大學醫學系第二屆畢業的張睿智主任的少年時代。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左圖:新生入學在精舍聆聽 上人開示的學生們,右一為陳言丞主任。
右圖:右二為陳言丞主任、右一為楊尚憲醫師。

  「猜猜看,這些照片上的人是誰?是不是有些人看起來很熟悉?」李毅醫務秘書在座談會上秀出一張張的照片,帶著眾人回到醫師們的學生時代,有青澀的臉、靦腆的笑容、陶醉在小提琴的音樂裡等等,他們是慈濟大學醫學系第一屆畢業的張宇勳主任、第二屆畢業的張睿智主任、第三屆畢業的陳言丞主任還有第五屆畢業的黃亮凱醫師,當初青春活潑的學子,如今都長大了,發揮所長在各個領域帶領學弟妹向前邁進。張宇勳主任和張睿智主任是學長與學弟,張宇勳主任說,作為學長,一定會盡力照顧學弟妹,並讓他們喜歡花蓮慈院進而留下,張睿智主任也向 上人承諾,「我們準備好了,請師公上人安心,所有慈大畢業生會更努力傳承,一起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還有一張照片,年輕醫師站在檯上分享,臺灣第一對分割成功的連體嬰—菲律賓「大愛」及「感恩」出院返國,這位年輕醫師就是李明哲主任,十六年後持續突破與精進,守護花東鄉親的健康。(文/江家瑜;圖/楊國濱、劉明繐)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圖說:家庭醫學科黃亮凱醫師高中時代(兩圖右一)。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2019/05/15 花蓮慈院《守護生命 從早到晚 從小到老》溫馨座談日誌(三之二)─ ─花開見果擔使命 拔苦予樂步生蓮
左圖:年輕版的李明哲主任,分享臺灣第一對分割成功的連體嬰—菲律賓「大愛」及「感恩」出院返國。
右圖:慈濟大學醫學系第一屆畢業的張宇勳主任(右)、第二屆畢業的張睿智主任(左),兩人已當上科室主任。

妙手妙法真實現 莫忘初衷來時路(三)

守護生命從小到老 溫馨座談見證愛的故事(一)
閱讀 18 次數
我要掛號



來電
 
導航
 
掛號

繳費 

App

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