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手之勞是我的口頭禪啊!」、「我就是個性比較『雞婆』一點,但我看到聽力受損的孩子被當作智障就不忍心,其實是很聰明的孩子啊!」擁有一副熱心腸的鄒嘉慧,在嘉南平原出生,卻落腳花蓮,以前覺得花蓮好落後,現在退休後卻仍一路走向偏鄉;她總是說,捨不得這些的孩子,而退休後接受醫院回聘更是基於一份責任感,要陪這些偏鄉的聽損、聽障孩子長大。「總之我看到了有需要就主動去幫忙,有時候會熱臉貼人家冷回應也沒關係,至少有機會,成功了就可以幫助到這些孩子。」
2025年5月29日上午,花蓮地方法院院長蕭胤瑮率吳明駿庭長、黃倪濱書記官長與吳琬婷科長,來到花蓮慈濟醫院,表達對醫院長年支持法院業務與同仁健康照護的誠摯感謝。即將調任外地的蕭胤瑮院長表示,在花蓮服務這些年來,感恩林欣榮院長、李毅醫務秘書以及人力資源室主任劉曉諭與社會服務室主任謝侑書等團隊的協助。蕭院長說:「雖然自己不是花蓮人,但是有機會的話,之後還想回到花蓮來。」
從北部做成衣拚件數的作業員,回到故鄉幫弟弟創業、後又到完全沒接觸的醫療領域,在花蓮慈院不見天日的供應中心裡,面對上萬種器械,使命必達的每天準備好提供開刀房使用。游素娥不善言語,遵守自己把事情做好的處事之道,總在緊急或同伴有需求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經驗豐富的她,也總是早一步先設想周到準備好,是供應中心團隊的神隊友。她經歷罹癌又陸續送走丈夫與父親,但仍趁自己還能幫忙的時候,於退休後再回到醫院服務,並且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實踐與守護,林智惠護理長教給她身體力行的價值所在。
花蓮慈院自去年12月27日執行第一次「心衰竭急性後期照護居家訪視」後,由醫師、個案管理師和社工師等成員組成居家訪視小組走入病人家中,以更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適切的幫助。5月29日則由心臟內科張懷仁醫師帶隊,展開第四次的任務,在雨天的午後出動,為病人帶來關懷,並鼓勵病人復健活化心臟功能,邁向更好的生活品質;病人暖心的回饋,也帶來溫馨的醫病互動,為訪視團隊注入滿滿的能量。
每年到了端午節,粽葉飄香之際,花蓮慈濟醫院總會準備上千顆粽子,傳遞對醫護同仁的感謝。今年也不例外,總務室供膳組連日趕工,用心包製出3500顆熱騰騰的素粽,在5月29日由院長林欣榮、副院長陳培榕以及護理部主任鍾惠君等將節慶的祝福提前送到每一位辛苦付出的同仁手中。
去年三、四月間因為「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ALD)」到花蓮慈院就診的博俞,5月21日在父母和張素雯護理長陪同下,一起回到靜思精舍,向上人獻上他最新的畫作。博俞感恩上人與花蓮慈院中西醫合療團隊,讓他在短短一年間,如被砍斷枯木般的內心中再發出新芽,黑白的人生也變成彩色,並以更正面的態度面對未來的困難。
花蓮雖處台灣東部,在國際醫療及中西醫療上已打出知名度,是許多國際病人最後的希望。花蓮去年經歷0403地震後極待復甦,經濟部商業署看中台灣醫療的軟實力,希望與花蓮慈院合作,推動國際健檢結合旅遊來帶動花蓮的各項產業復甦。5月14日是第四梯次的國際健檢先遣團抵達花蓮,這次成員多由日方觀光業者組成,花蓮慈濟也是日人特別屬意且指定要拜訪之處。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佛誕節、母親節、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花蓮慈濟醫院在5月11日延續傳統,舉辦病房行動浴佛,將佛陀、證嚴法師、靜思精舍師父與全球慈濟人的祝福,帶進病房,為受病苦之人,帶來最誠摯的膚慰與祝福。
「我很早就從護理中去體會到照顧身心靈的價值,尤其是靈性的部分,現在當疾病分類師,也延續了我對臨床護理的熱愛。」從幼稚園開始就認定自己要當護理師的林坤慧,一路遵照內心的指引,沒有偏離航道。後來他以護理師的身分轉作鮮少人知的行政工作「疾病分類師」,到各處授課、以老師的身分來栽培學生接棒,假日則以護理師和志工的身分,幫助居家照顧的病人。他因醫院人力不足,退休後二話不說接受返聘,以「黃金人口」的身分為醫院做專業的傳承並栽培人才,繼續作為維持整個醫院的運作和營運至關重要的「黃金夥伴」。
花蓮慈濟醫院將於5月6日領取首屆「遠見ESG醫療永續獎」樂齡友善組「楷模獎」,成為全臺26家醫療永續卓越的醫院,且是宜花東三縣中唯一獲獎的東部醫療院所。花蓮慈院自2015年起開始推動「黃金人口計畫」,在家庭醫學科、職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職業安全室與人力資源室共同合作下,提供院內員工日間托老與托幼,全人全齡照護、調整彈性工時並保障退休後回聘福祉,除了讓中高齡人口在職場續航,增進社會融入,並達到傳承與醫學永續的目標。此次人口黃金計畫的主角是在花蓮慈院服務年資37.4年的皮膚科技術員張玉陵,她以負責任感又體貼的心,默默撐起許多業務,讓皮膚科得以正常運轉,不但樂於傳承,更幫助了醫師和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