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對復健師的迷思

實習職能治療師 阮懿秀/職能治療師 吳佩霖


大家過去曾經聽過「復健」一詞,或者身邊親友接受過「復健」相關治療。復健治療分為職能治療(OT)、物理治療(PT)、語言治療(ST)三大科別,而外界對復健領域的不熟悉也造成就診時的困擾,其中又以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最令人混淆。



以下就常見的幾項迷思為大家做解釋:

(X) 職能治療醫手,物理治療醫腳
許多個案因疾病影響,同時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在接受治療之前,物理與職能治療師會針對個案狀況討論病人的治療計畫,期待有更好的表現,因此治療師會針對病人的問題分工合作,期盼能給予個案最佳之復健成效。

(X) 治療師就是按摩師
不論是物理治療師或是職能治療師,皆不是按摩師,為了增加個案生活獨立性,使個案的動作表現品質更好,他們會使用許多方式進行介入,依據每位個案狀況不同而有不同處置,像是被動關運動、關節鬆動術等等,並且治療師會依照個案的能力適當調整,針對表現不足的動作加強訓練,增加動作表現品質,盡可能提升生活水準,此外,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師與按摩師最大的不同:治療師了解病患受傷的機轉,能夠區辨哪些是單純組織受損,哪些是大腦受損,針對不同原因提供不同的治療介入,這是按摩師無法做到的。

(X) 照顧者的陪伴是重要的介入
平時看個案進入治療室,治療師會希望看護協助個案完成活動的前置作業,或是學習如何協助病人完成活動,其實是希望照顧者了解復健不單是某一個人的責任,除了個案動機外,個案家屬與照顧者的支持度也很重要;另外治療師同一個時段不只一位個案需要介入,主要是提供合適的復建計畫,並隨時提供相關衛教(例如:輔具、副木、居家復健),因此,復健過程中,家屬在旁不僅可提供協助,還可以注意病人安全預防跌倒。

(X) 只要接受復健就會好了
不論是物理治療還是職能治療,只有在醫院執行復健活動是不足的,需要搭配居家復健運動介入,將治療師教導的動作確實執行,才能使復健效果事半功倍,若單靠短時間復健介入就想使狀況回復到從前,可說是難上加難!復健不是治療師的義務,而是您己身的責任!

醫療為生命增添歲月,復健為歲月增添生命;復健的進步源自於團隊合作的共識與積極度,團隊由個案、個案家屬、醫師、護理師、治療師、社工、心理師組成,最重要的是個案,復健動機強度決定了個案功能恢復程度。希望此篇簡單的介紹能帶領您更正確了解復建的意義。


衛教單張下載

更多衛教文章

Copyright © 2017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版權所有.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連絡電話:03-856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