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及神經性排尿障礙

脊髓損傷及神經性排尿障礙
 
正常的排尿動作需要有良好的膀胱收縮力,以及協調性正常的膀胱頸及尿道外括約肌。這些膀胱及尿道的功能,則要有良好的神經支配才能達成。在神經系統方面,中樞神經的大腦以及脊髓則扮演排尿中樞以及反射控制的角色。 排尿的動作是由中樞神經發出命令,經由脊髓中之神經束傳導到薦髓的排尿反射中樞,才能使得膀胱收縮以及尿道括約肌放鬆而達到尿液排空的目的。當脊髓受到傷害或是發生病變時,由大腦傳達到排尿反射中樞的神經受到影響,而從膀胱往上傳的感覺神經也無法傳達,因此會造成排尿功能的障礙。
 
脊髓病變除了外傷之外,還可能有出血、發炎或是其他代謝性及免疫性疾病所造成。不論發生的原因為何,當脊髓內的神經束受到破壞,便會造成神經傳導的中斷。由於排尿反射中樞位於薦髓,因此在薦髓以上的脊髓受傷或病變,會使得排尿反射與大腦的排尿控制發生障礙,因此膀胱會變成反射性的排尿。病人主要的表現便是尿失禁以及沒有感覺的膀胱。但是大部分的病人,仍然可以在膀胱漲尿時,經由反射性的排尿將尿液排出。不過由於大腦無法意識到漲尿以及排尿,因此病人會發生無法抑制的尿失禁。
 
如果受傷的位置較高,很可能會使得排尿時膀胱收縮與尿道外括約肌的放鬆有不同的協調性。較輕微的脊髓受傷尿道外括約肌的協調性也較好,因此排尿會較為乾淨不會有太多的殘尿。但如果受傷嚴重甚至脊髓完全切斷,病人很可能會產生排尿時尿道外括約肌的共濟失調。也就是說在膀胱發生反射性排尿時,尿道外括約肌無法完全的放鬆甚至不會放鬆,這種情形就像氣球加壓,但是氣球的開口卻被捏住一樣。如果膀胱持續的增壓,甚至會產生尿液逆流或是造成膀胱表皮的受傷,而導致尿路感染的危險。病人除了有尿失禁之外,很可能會產生一些下肢肌肉痙攣以及身體的不適,如果脊髓受傷的部位高到胸椎以上,也就在交感神經核(位於胸椎第十節至腰椎第一節的脊髓)以上,排尿時更會有交感神經反射亢進的情形。病人可能在漲尿時會出現血壓上升、盜汗、上半身潮紅、頭痛等交感神經興奮的副作用。如果在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出現腦出血的危險。因此在較高位的脊髓損傷,病人有這種症狀出現時,我們必須要予以治療,否則會產生很多許多併發症,也容易產生尿路感染。
 
在薦髓以上的脊髓損傷,病人可能在排尿時會有大量的殘尿,膀胱內壓會較高,進而產生腎水腫,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會造成腎衰竭。因此這種病人,我們有必要給予藥物或是手術的治療,來降低膀胱內壓以及增加膀胱出口的通暢性。當藥物效果不好時,我們便要教導病人使用間歇性自行導尿,甚至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必須要留置導尿管或是置放膀胱造瘻引流尿液,以避免排尿不順,導致反覆性尿路感染,或是腎臟水腫而導致腎衰竭。
 
近年來,在脊髓損傷的排尿照護上,有相當大的突破,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之外,我們也可以考慮使用肉毒桿菌毒素A注射在膀胱的肌肉,使得膀胱變為麻痺,減少膀胱反射以及壓力的上升,然後病人可以使用間歇性自行導尿,完時將尿液導出不但可以排空尿液,也可以減少尿失禁的困擾。但如果病人不希望自行導尿,我們也可以將肉毒桿菌毒素A,注射在膀胱頸或是尿道外括約肌內,使得尿道的肌肉麻痺。因此病人便可以在膀胱反射性收縮的時候將尿液排出,減少逼尿肌尿道外括約肌共濟失調所造成的功能性膀胱出口阻塞。除了可以讓病人有自行排尿的功能,也可以避免因為膀胱壓力過高所產生的併發症。
 
有脊髓損傷的病人一定會有神經性排尿障礙。這些神經性排尿障礙,會造成病人生活品質的低落,以及泌尿系統的併發症。不論高位或是低位的脊髓損傷,病人都可能在長時間的變化後造成一些後遺症,因此有脊髓的病人們一定要定期進行泌尿系統的健康檢查。如果發現有泌尿系統併發症出現,則應該要使用藥物治療或是改變排尿的處置,使得病人可以得到較好的生活品質,並且不要因為排尿處置的不當,而造成反覆性尿路感染,甚至導致腎衰竭的不良後果。

更多衛教文章

Copyright © 2017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版權所有.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連絡電話:03-856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