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腔器官脫垂

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 重建醫學及內視鏡泌尿科主任 江元宏醫師
2016.11.02

       骨盆底是由骨盆骨骼、骨盆底肌肉及韌帶筋膜支撐及固定骨盆腔器官,其中包含泌尿、生殖、及腸道排泄等相關器官。若這些骨盆底肌肉或韌帶筋膜支撐減弱甚至斷裂而產生支撐結構上的缺損.... 會造成骨盆腔器官包含膀胱、子宮、及直腸的脫垂,甚至是合併上述多重器官脫垂。常見的脫垂成因包含懷孕生產、年齡老化或遺傳、及慢性腹壓上升(包含肥胖、長期負重、便秘及咳嗽)。
 
        骨盆底器官脫垂依脫垂部位可分為前部陰道(膀胱尿道)脫垂、中段陰道(陰道頂端、腸道或子宮)脫垂、及後部陰道(直腸)脫垂;依脫垂的嚴重程度,可根據簡易的骨盆底器官脫垂量化分期法(POP-Q)分為0至4期。部分病患可能同時合併不同的下尿路症狀,例如應力性或急尿性尿失禁、解尿困難、頻尿及殘尿感等,此可經由尿路動力學檢查了解病人之膀胱及尿道功能,提供脫垂手術前後排尿狀況的評估與預測。若骨盆底器官脫垂病人是高度(例如第3至4期)脫垂,或是同時合併有應力性尿失禁的問題,則建議於進行脫垂手術時同時做抗尿失禁手術(尿道下吊帶手術),以避免術後產生應力性尿失禁的困擾。
 
        骨盆底器官脫垂手術的治療適應症,主要是以病人有明顯之臨床症狀以及病人意願為主。一般建議低度骨盆底器官脫垂、臨床症狀較輕微、不適合手術或無意願手術的病人可以先考慮保守療法,包含骨盆底肌肉運動、以及使用子宮環/子宮托置入陰道;若是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病人又有較嚴重之臨床症狀,則建議進行手術治療。成功的骨盆底器官脫垂手術不只是矯正骨盆底結構上的缺損,更重要的是讓病人感受到脫垂症狀的改善以及減少術後新產生的骨盆底及下尿路症狀。手術前,醫師都會跟病人討論手術的好處與術後可能有的併發症,包含傷口疼痛、新發生的下尿路症狀、導尿管置放、以及泌尿道感染等情形,這些都會影響病人對手術的滿意度。
 
        矯正脫垂的手術方式可根據病人年紀、子宮保留與否、腹部或婦產科手術病史、脫垂的部位、脫垂的嚴重度、以及不同的膀胱尿道功能做選擇。一般可分為經腹腔骨盆底重建手術或是經陰道骨盆底重建手術。
 
       經腹腔骨盆底重建手術中,目前最常使用的術式為薦骨陰道固定術(sacrocolpopexy),執行方式可以有傳統「開腹式手術」、以及微創方式進行的「腹腔鏡手術」或「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目前這類手術主要是以微創手術為主,因具有傷口小及復原快的優點。此類手術是經由腹部方式,先將人工網膜固定於前後子宮頸後再提拉懸吊至薦骨上;適合的病人族群包含陰道中段脫垂(陰道頂部或子宮,懸吊效果較好)、及較年輕或是性行為較活耀的病人(可避免經陰道手術可能帶來之陰道傷口疼痛或是結疤之副作用)。惟此類手術必須全身麻醉,且手術時間較長且微創技術需求較高,應由較熟悉的婦女泌尿專科醫師執行。
 
        經陰道骨盆底重建手術,包含陰道前後壁縫合修補術、以及使用人工網膜加強前後壁的修補。由於傳統的單純陰道前後壁縫合修補術後復發機率高,因此現今醫師多會輔以人工網膜置放於陰道前後壁來加強修補效果。人工網膜自獲美國FDA認可使用於骨盆底器官脫垂手術後,歷經許多代材質以及網孔形狀的改良,但仍有少數病人會發生網膜外露、網膜位移、傷口感染、以及陰道疤痕等情形,因此目前美國FDA也已提出聲明指出,臨床醫師應謹慎注意陰道人工網膜的併發症、告知病人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以及這類陰道人工網膜應由良好訓練經驗之醫師置放等原則。經陰道骨盆底重建手術時間較短,可以半身麻醉,適合年紀較大的病人,但因傷口於陰道內,可能會產生陰道傷口疼痛、結疤、以及上述人工網膜可能產生之併發症。另,目前使用於陰道骨盆底脫垂手術的人工網膜多要自費數萬元,因此在手術前應與醫師進行良好溝通與評估。
 
       目前在醫學知識躍進、手術技術提升、以及重建材料科技進步的情形下,手術治療骨盆底器官脫垂是可以獲得相當好的治療效果。骨盆底重建手術,需要專業有經驗的婦女泌尿專科醫師依每位病人的情況提供個人化的治療策略與建議,讓病人能找到各自適合的治療方式,擺脫脫垂的困擾,重獲健康與良好的生活品質。

更多衛教文章

Copyright © 2017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版權所有.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連絡電話:03-8561825